•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蘇東茂:台灣製藥國際規格行銷全球 品質與原廠無異
內容

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21日表示,國內製藥已達國際水準,全台147家製劑廠全面符合PIC/S規範,且有數十家製藥廠均通過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國的查核,並有藥品出口至歐美日等國家,突顯台灣台灣學名藥品質與原廠無異。

蘇東茂指出,台灣食藥署(TFDA)領先日、韓於2013年1月1日成為PIC/S會員、2019年成為ICH會員,自2015年1月1日起西藥製藥廠全面採行國際標準PIC/SGMP,藥品審查依循ICH指引,導入新的品質觀念,強調以風險管理、涵蓋藥品生命週期品質管理系統,管理制度已與國際趨於一致,台灣製藥已達國際水準,全台147家製劑廠全面符合規範。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西藥製劑外銷國家地區已達到77個,出口值134.09億元,較2019年的132.47億元,約成長1.22%。主要前三大出口國家為美國、中國大陸、日本。

其中,原料藥廠更是出口的大宗,2020年原料藥出口雖由69個國家減少到2021年的64個,但出口值48.17億元,則年增加7.36%。其中對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及印度均有顯著的增加,是我國原料藥重要的出口國家。

目前台灣已有數十家製藥廠通過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國的查核,並有藥品出口至歐美日等國家。依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廠商進出口實績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西藥製劑廠商有出口實績的家數達到85家,其中外銷值超過1,000萬美元計有12家。原料藥廠計28家,其外銷較具規模約計8家(出口值超過1,000萬美元)。

蘇東茂表示,台灣健保藥費年花費突破2仟億,包括國產藥和進口藥,其中又分成學名藥和原廠藥。由於醫療藥品支出沉重,待昂貴的原廠藥專利過期,各國都轉而發展學名藥,台灣也順應國際趨勢,以學名藥為製藥主力。因為減少研發成本,因此學名藥價格相對便宜。

學名藥為確保與原廠藥的品質一致,藥品上市前,藥商必須從動物實驗、臨床試驗證實藥效安全且有效,依照ICH標準提供原料藥、藥品規格、配方、製成等技術文件,經食藥署審查查驗登記後才上市;上市後,每批藥品都要檢驗合格,才可販賣;食藥署也會定期和突襲查廠,確保用藥品質。

蘇東茂說,製藥產業是國防民生工業,全球在原物料可能短缺的環境下,業者無不努力新增來源以確保藥品供應,食藥署早已在2022年建立「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如有藥品短缺情形各醫療院所及藥廠都須在六個月前向此平台通報,共同為穩定藥品供應努力,民眾應對國產藥品有信心,支持本土製藥產業。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tee/A88131002023032122122750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