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觀點-生技被市場綁架 呷緊弄破碗
內容

由於三期臨床期中分析數據未達預期療效,原本是生技新藥股王的基亞,連續2天無量跳空跌停,且有2、3萬張賣單高掛;基亞董事長張世忠坦承,這是「吃快弄破碗」。

張世忠表示,以PI-88臨床設計來看,總共三期收案是520個病人,分成用藥、吃安慰劑二組。根據統計預期,三年內復發總人數將達218人,屆時可進行期末分析;期中分析設定以218人的6成,即131人就會進行,由於5月底時復發人數已達136人,因此,獨立審議委員會7月27日就是針對此136人進行資料解密及分析。

 

張世忠說,期中分析並不一定要公開,但因先前二期臨床數據的三年療效曲線佳,且考量三期臨床時間可能長達4、5年,花費太大,加上股東也很期待,才設計期中分析的解盲,並採高標來縮短臨床時程和取藥證時間,沒想到「太積極」的結果,未考上第一志願。

實際上,像基亞被市場、股東追著跑的案例不少,在整個市場瘋狂追逐新藥本夢比行情時,投資人幾乎已認定只要是新藥公司就一定讚,只要進臨床就會拿藥證,中間等待臨床耗費的時程和風險,市場根本沒有耐心等待。

於是,很多投資人和持股較多的股東,即不斷催促公司發消息、祭利多,甚至股價不漲時,也是罵聲連連;基亞在成為生技新藥股王,就兼負著要守護新藥族群股價的重責大任。

基亞未等到美國獨立影像判讀機構BioClinica,完成確認病人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影像資料,以省去區域個別判斷的主觀差異,就進行期中分析,省錢是一個原因,被股東、市場綁架了想要快速拿藥證,可能也是說不出的苦衷。

生醫業者指出,當新藥股市值超過高鐵時,表示台灣生技產業確實已成氣候,但其評價標準和可能隱藏的危機卻不能忽視。

台灣菜籃族撐起生技產業的一片天,也開啟了產業新能量;基亞的期中分析雖然澆了產業一些冷水,也幫大家都上了一課!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