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FT:中國藥價改革危及醫院收入
內容

隨中國政府在藥費支出和醫療財政方面進行革命性改革,中國的藥品價格正在下降,製藥企業的利潤也面臨壓力。但分析師警告稱,這些改革將使各個醫院的預算生較大的缺口。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行業研究與數據供應商IMS Health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時,中國的醫療開支預計將達到每年1550億至1850億美元。而中國政府正在努力平息民對醫療服務的強烈不滿,這些不滿已引發對醫務人員的大量攻擊,並導致富人與窮人在享受醫療資源方面的差距不斷拉大。

過去幾個月,中國政府已出台計劃,打算在更多的醫院取消藥品加價,並賦予醫院管理者更大的權力來與藥品供應商談判降價事宜。

此次改革出台的背景是,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展開了一場力度空前的反腐運動。最知名的受衝擊者當屬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去年該公司因賄賂醫療專業人士被近3億英鎊。

本月,中國國務院宣佈,一項改革醫院財務制度的試點計劃今年將擴展至100個大城市,並計劃在兩年內覆蓋所有城市的公立醫院。該試點計劃將取消醫院所售藥品的加價(幅度一般為15%),同時為醫院的預算提供40%或更多的資金。

這種零加價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減少對醫生多開藥、開貴藥的激勵。

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在最近一份報告中稱:“中國當前的醫療制度已使中國的醫院和醫生對藥品生嚴重依賴。”

零加價政策短期內對中國患者來是個好消息。但醫藥業分析師稱,醫院或會通過提高使用費來應對這一政策,因為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不大可能有能力填補醫院的預算缺口。

“他們仍未解決根本問題,即如何填補這個缺口?”獨立醫藥業顧問喬治貝德(George Baeder),“符合邏輯的答案是,這筆錢只能來自地方財政收入——最有可能的是房稅。先得找到這筆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好比是擠壓氣球的某處、結果只會導致另一處鼓起來並爆裂。”

中國官方媒體上周稱,大多數已實行零加價政策的中小醫院,已能夠通過提高使用費和從地方政府獲得更多資金來彌補這一塊損失,總體上未遭受“嚴重的收入下滑”。

但分析師表示,對大城市的醫院來,要實現這一點將困難得多,因為它們要服務老年人群以及大量來大城市尋醫問藥的外來人口,中國有很大一塊醫療資源都花在他們身上。

麥肯錫(McKinsey)中國醫療衛生事業負責人蘇慕佳(Claudia Sssmuth-Dyckerhoff):“醫院的經費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它非常複雜。”

諾華(Novartis)表示,零加價試點計劃迄今“未對我們藥品的使用模式生影響”。

然而,醫藥業分析師表示,該政策以及近期其他抑製藥價的舉措——包括在政府招標設定官方價格后允許醫院與藥企展開所謂的“二次議價”——會造成很大影響,尤其是對許多相互競爭的企業都生產的藥品來。

6月1日起,大多數藥品的官方價格上限都將被取消。但醫藥業分析師指出,這不大可能導致藥價上漲,因為大多數藥價早已降至官方價格上限的下方。

出處 鉅亨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