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吃甲亢藥易感染 台大發現致病基因
內容 國內約有7萬人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但部分患者服用抗甲狀腺藥,會出現體內白血球下降、引起感染,台大醫院與中研院研究團隊耗費15年破解此難題,發現與亞洲人體內的2個特殊基因HLA-B*38:02和HLA-DRB1*08:03有關。研究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國際期刊。

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張天鈞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十分常見,每千人約有3名,好發於女性,為男性的4到5倍,治療上先使用抗甲狀腺藥物,若反覆發病,才使用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

張天鈞說,約1成患者服用抗甲狀腺藥,會出現皮膚發癢的副作用,甚至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白血球會嚴重減少,他都交代病人,吃藥後若出現發燒、喉嚨痛、扁桃腺化膿等症狀,趕快回門診調整用藥。研究團隊發現 HLA-B*38:02和HLA-DRB1*08:03基因引起「無顆粒性白血球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13到47.41倍。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表示說,正常人體內1cc的血約有2500至5000顆的顆粒白血球,若降至500以下可能會開始發燒,抵抗力下降,有致命風險。
出處 聯合報/吳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