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生技業艱困期 靠新藥挽救信心
內容 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昨天指出,台灣新藥市場如同零散的果樹,產業應將資源集中,發展出幾家可站上全球舞台的大藥廠,才能讓台灣新藥在全球立足。

杏國新藥總經理蘇慕寰表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台灣生技產業正在艱困期,需由新藥公司領頭,先發表成功上市的新藥,挽救人氣與信心,短線來看,新藥龍頭公司的新藥進度與發表,也會左右生技股的信心。

蘇慕寰說,新藥上市後還必需「賣得好」,生技公司的銷售團隊能力相當重要,是台灣生技業需加強的地方,但這些事不必事必躬親,尋找國際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也是選擇。

2015台灣生技月生技展昨天登場,今年吸引630家廠商參展,現場共1250個攤位,規模為歷年最大。展場最矚目的新藥、製藥展區,今年參展企業以新興新藥公司最踴躍,市場熟知的新藥公司與老牌藥廠參與度則稍降溫。

生技月為台灣生技產業的大事,許多生技董總都親自出席,包括智擎執行長葉常菁到自家攤位上與民眾解說自家產品,F*太景董事長許明珠也親臨生技展,並獲頒潛力標竿獎,聯電榮譽副董事長暨宣捷生技董事長宣明智也到場替宣捷攤位站台。

總統馬英九在開幕典禮上指出,14年前他任台北市長時,就看好生技業的發展潛力,大力推動生技小組、台北生技獎等,國內生技公司規模也不斷成長。他說,自2010年至2014年,上市櫃生技產業市值成長1.5倍。

馬總統表示,去年生技廠商共1600多家,比起2007年成長近五成,去年生技業投資金額458億,可看出產業欣欣向榮,政府近年推出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替台灣生技業再添實力。

台灣工銀資深經理廖昌亮指分析,生技展是業者大秀新產品、新技術或新趨勢的舞台,但生技產業不像科技產品進度日新月益,不少新藥公司還在做臨床試驗,或是等待新藥解盲,進度變化不大,降低了大廠參的意願。相對地,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的新公司,則把握生技月參展,打響知名度,也讓投資大眾能更了解公司運作與發展現況。

證交所副總簡立忠表示,未來當台灣生技業日趨成熟時,會需要更多資金、品牌化的支持,資本市場將扮演陪伴生技公司發展的重要角色。他說,台灣生技業可透過資本市場,站上國際舞台,增加產業價值的能見度,進而促進生技公司間的合作與併購。
出處 聯合報/周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