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TPP明最終談判 聚焦三爭議
內容
參與「跨太平洋夥伴(TPP)協定」的12國代表,將於28至31日在夏威夷展以「保密」規格展開最後階段談判,聚焦於少數關鍵性議題。據維基解密曝光的談判文件顯示,最具爭議的三項分別是美國企業希望藉TPP提高藥價,「投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及大幅提高對大企業的智財權保護,卻降低對個人取得資訊的保障。
TPP談判以「保密」形式進行,引發多方猜疑。外電報導,由於TPP對美國多種產業均有利,且對大企業的利益遠超過對整體經濟及一般民眾的利益,因此美國將向各國施壓,以求在未來數月內達成協議無益,避免因2016「大選年」而使TPP在國會遭到封殺。
據維基解密透露,12個參與國之間歧見甚深,但在未來幾個月內就需達成協議的壓力甚大。由於談判文件的爭議性甚高,維基解密在網路上懸賞10萬美元,徵求TPP最終談判的秘密文件內容。
最受抨擊的項目,是TPP對學名藥品的封鎖時間拉長;反對者表示,這只會讓大型製藥業者更居優勢。無國界醫師組織代表諶璜指出,「主要目的是延長並加強現行智財權的保護,延後學名藥上市時間」。
另一項爭議的內容是ISDS機制,即允許外國投資人有權向國外法庭控告投資所在地的政府,讓外國投資人有管道推翻地主國的國內政策及法律。
再者,TPP並對網路業者予以更嚴格的規範,迫使業者加強網路偵監措施,民眾更難取得各種資料。
華府經濟及政策研究中心專家貝克表示,TPP所能達成的經濟利益其實很小,且因為加強保護智財權,反而使消費者負擔更重,受益者是美國大企業。
反對者並指出,TPP更重視保護、而非自由貿易;對企業利益的重視超過促進經濟發展。
但支持者主張,現代全球經濟需要一種新的規則架構,但世界貿易組織現行的條約並未涵蓋此一領域,因此TPP有助於保障21世紀產業的智財權。
出處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