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跨領域跨單位接軌…最大瓶頸
內容 跟進歐、美步伐,我國明年起將邁入生物經濟時代。不過,政院官員表示,台灣發展生物經濟最大瓶頸,不在技術,而是要讓跨領域、跨單位做到無縫接軌,就連法規、基礎建設、人才養成與投資,都要一併跟上。

科技政委顏鴻森日前才剛到南部考察台灣發展生物經濟的基礎環境。

他表示,從個別技術看,台灣要發展單項的醫材、藥品,都沒問題,就連農業科技也是一流的,這點看看台灣的蘭花、觀賞魚產業就知道。

不過,若要綜合各家之長發展生物經濟,就有許多挑戰,舉例來說,台灣的農企業規模不夠大,要大家長年投入研發不容易,而台灣不少績優醫材業者,做代工沒問題,但在發展品牌上,就非一蹴可幾,這些都需要政府幫忙。

他提及,生物經濟是台灣必走之路,有助台灣產業提升附加價值,舉例來說,靠近路竹生醫基地的岡山,過去是秤重賣螺絲,但是現在為了幫路竹業者做植牙用的螺絲,變成一顆顆賣,價格高出不少。

政院官員也說,生物經濟時代強調產品與服務結合,創造附加價值,但問題是誰來幫消費者串起這麼多產業,而台灣法令對於醫藥、醫材甚至是醫院可販售那些東西,都有嚴格規定,以後該怎麼鬆綁,讓產業有發展空間,也是難題。
出處 經濟日報/林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