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神隆Q2賺0.19元;加強自行開發/授權並進轉型
內容
原料藥大廠神隆(1789)5日召開線上法說,公布上半年營收19.42 億元,年減13%,稅後盈餘 2.4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35元,其中第二季營收雖較首季小降,但毛利率已止穩上揚。經營團隊表示,首個在美自行註冊送件申請藥證的產品-磺達肝癸納(Fondaparinux),是實踐雙A策略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會以自行開發與授權引進的雙管策略,加速轉型。
神隆第二季營收9.63億元,較首季小降2%,毛利率38%,較首季35%增長3個百分點,而業外因與Foresee合資的台灣公司,因應在台上市需求,進行雙重換股,會計原則上視同持股賣出,因而認列9千餘萬元台幣的獲利,單季稅後盈餘1.3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9元。上半年營收19.42億元,年減 13%,毛利率37%,稅後盈餘2.45億元,年減32%,每股稅後盈餘0.35元。
而上半年神隆營收比重中,學名藥占比89%、代客研發7%、代客生產2%及合作案2%。以適應症來看,癌症79%、中樞神經14%及其他7%;銷售區域來看,美加43%、歐洲19%、印度19%、其他亞洲14%(含日本10%)及紐澳5%。
神隆也自三年前喊出Double A(API+ANDA)策略,將原在原料藥的競爭優勢,向下延伸。神隆主管表示,首個自行在美國申請藥證的合成抗凝血劑磺達肝癸納(Fondaparinux),算是該策略實踐的重要里程碑,而該藥品除已將中國市場,獨家授權給李氏大藥廠外,並已吸引歐美大廠洽商歐美上市獨家銷售權。
另外,神隆今(2015)年6月也宣布與創辦人來自國際藥廠背景、海歸派的中國萊佛士製藥,合作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劑,適應症主要是解除風濕性或骨關節炎引發的關節發腫及僵直疼痛,合作架構是由萊佛士負責原料藥開發,再授權給神隆常熟廠生產,並由該廠擁有藥證,雙方將共享上市後的利潤。該原料藥預計今年進行GMP的批次量生產,2016年送件,2018年在美上市。
神隆總經理陳勇發(附圖資料照片)表示,過去該公司研發人員多集中在化學合成專長為主,在轉型跨足下游製劑的過程中,也會增加如藥物動力學等臨床專長的人員投入。且過去神隆原料藥產品多採自行開發,像是與萊佛士的合作,即是自外授權引進,未來將更重自行開發與授權引進之雙管齊下的策略靈活應用,加速轉型。
陳勇發也說,目前針劑廠的進度如先前預期,亦即今年第四季完成確效,在未完成查廠前,將提供臨床試驗用製劑代工與自身註冊所需用藥,預計2017年送出第一個ANDA,2018年商業量產。
神隆財務主管則表示,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主要是新藥代工挹注減弱,但抗憂鬱症下半年有機會恢復交貨,且三大抗癌原料藥現仍維持全球20-40%的市占優勢。至於衝擊近年該公司毛利率與獲利能力的抗癌系列原料的高價紫杉醇問題,該公司也說,現進料價格已見下滑,但因製程較長,現低價原料還處再製品階段,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終端產品才會有機會用到相對低價原料,盼原料價格回穩後,可見到抗癌原料藥的毛利率回升。
出處
MoneyDJ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