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產業:台灣生技「贏」向國際,四方向有「機」可趁
內容 健亞(4130)總經理陳正表示,生技產業是「築夢踏實」的本夢比產業,最重要的是創新,精確掌握市場趨勢,選題與人才都很重要,而台彎最缺乏的部分是把研發變成產業鏈的價值。要贏向國際,可參考吉利德(Gilead)、藥圈圈(Pharmacyclics)等4家藥廠的成功模式,專注在肝的疾病,或選對題目全力專注鑽研,抑或創造國際合作,對有機會的產品「加值」改造,也可對「老藥新用」產品進行創新性加值。

5日出席2015生技產業高峰論壇,陳正指出,生技產業發展,創新是最重要的成分,或開發新技術與新領域,只要是對的題目,就算僅在臨床Ⅰ期的安全性數據出來後,身價即大漲。如Sovald/Gillesd專注在肝疾病,目前市值85億美元,與台積電相當;美國藥廠Sprout研發全球首款女性威而鋼 Addyi,日前被加拿大藥廠威朗以十億美元收購;另美國生技公司基瑟亞「老藥新用」,研發雙下巴溶脂針Kybella。

而專注在血液疾病的藥圈圈,1995年以12美元IPO,在2008年時股價一度低於1美元,但在2013年獲得美國FDA突破性治療資格(TBD),並陸續取得3項血液治療疾病的藥證,今年5月以每股261.5美元、總計210億美元賣給AbbVie。

台灣生技業最缺乏漂亮的選題,及有經驗的人才,及如何把研發變成產業鏈的價值是。另外,專利佈局、合併與收購(M&A)則是價值提升、延續的重要方法,台灣最大問題是專利申請太多、申請太早,陳正強調,申請專利多少不重要、用到多少才重要。而了解給付價格/制度的複雜性,善用藥物經濟學,或因應人口老化,發展養生、凍齡產品,也是重要趨勢。

台灣生技產業想贏/迎向國際,陳正認為,可參考美國4家藥廠的發展模式。如專注於肝疾病Gilead,由脂肪肝、B肝表面抗原陰轉、肝硬化(NASH)不斷發展至肝癌(RFA/TACE/標靶/免疫);或採取選對題目就用力鑽研的藥圈圈模式,目前台灣的心悅生醫的SND13在精神分裂的治療已獲得BTD,聲寶集團的生控TVGV-1子宮頸癌免疫療法也已獲得初步成功。

而藥廠Sprout模式則是創造國際合作,可從國家型計畫的台灣臨床試驗合作聯盟(TICC)中,找出有競爭力的領域與產業一同合作,尋求國際大廠有「加值」機會的臨床產品,進行改造。而藥廠Impax/Kythera 模式則是老藥新用(505b2)的精準醫療,可以台灣臨床為加值中心,進行創新性加值。
出處 財訊快報/何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