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灣新生報社論》台灣生技產業亟待整合
內容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宣布,將展開一項高達二點一五億美金的計畫,名為「精準醫學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希望能募集一百萬人的基因資料,探討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基因病因,找出醫治的新藥,為不同病患量身打造治療方法。生物技術產業被譽為廿一世紀的明星產業,我國政府也將生技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目標之一;其中精準醫學已成為醫療趨勢,精準醫學希望能提供更好的疾病風險評估、對疾病機制的了解,力求以更精確的個人化檢驗,以及對更多疾病最理想的治療預測提高治療效率,而這是把精準醫學的好處更深化到健康照護的層面。

生技藥品為生技醫藥產業中最主要的一環,為利用基因工程與細胞培養等技術在微生物、植物或動物細胞製造所得的蛋白質、胜月太及其衍生物等,用於疾病治療。對台灣新藥發展除政府多元鼓勵並應深具信心,因為戰後嬰兒潮進入老年期,高齡化儼然成為全球趨勢,預期爆發龐大醫療商機,其中以心血管、癌症、中樞神經、感染等疾病為聚焦重點,而台灣在此波趨勢大潮的機會可說「可遇不可求」,在孤兒藥、華人特殊疾病和特殊基因疾病等利基領域,有望掌握先機。未來十年是台灣發展新藥的大機會,政府對產官學要能有效提供人材、掌握題材、注意智財及發展錢財,若政府能在產業進行「鼓勵性、強制性」整合,業界進行全球競爭,才有更大勝算。

展望未來,全球生技產業持續成長,欲搶搭此波商機大潮,除期待政府扮演整合的關鍵角色,台灣生技產業也應朝全球性、擴散性,以及具備台灣優勢等三大特性發展;國內產官學必須掌握人才、題材、智財及錢財等「四才(財)」,首先網羅具備領導、策略、投資能力的高階整合人才;在新藥開發題材上,除靠本土研發外,海外引進也是很好的機會;智財上,業界必須整合學界延伸專利期限,保障獲利優勢;資金籌措方面,則必須引進具長線眼光及有改善公司體質能力的法人機構,以利公司長線發展。

台灣生技產業面臨的問題,在於生技法人機構過於分散、缺乏整合與國際視野等挑戰;且國內生技公司規模太小,建議政府應提高主事者層級,從國家經濟發展高度規劃生技產業發展策略,隨著全球市場之拓展,讓台灣生技產業亦可從中受惠。至於商業活動方面,我國生技新藥公司員工人數多不超過一百人,若是以研發為核心的公司,員工人數甚至在二十人以下,無論是生技或是製藥公司必須掌握並強化核心能力,善用策略聯盟與合作開發,降低研發風險,方能開發出具有市場利基之產品;政府鼓勵規模達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之生技種子基金的設立,以及生技公司上市、上櫃審查門檻之放寬,以增加資金及能量,才能給生技產業帶來美好的發展前景,台灣生技業方能在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出處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