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我生物經濟產值 2020年衝5兆
內容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24)日表示,隨著新藥開發和醫材逐漸具備主流產業架勢,農業與工業生技的資源若能快速整合,台灣生物經濟產值在2020年衝上5兆元並不困難。

翁啟惠昨日「2015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頒獎典禮,他在現場表示,生物經濟包羅萬象,農業、食品發酵、酒、材料,甚至紡織、造紙,環保等產業都是。過去農業講蘭花、茶可能都只是種植,其實帶來的觀光產值更可觀,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產業技術面含金量更高,並能國際化。

他認為,農業的定義已轉變,從強調技術涵量,到重視營運模式、行銷服務、創新,更進一步連結到生活型態及文化面,帶動產業結構改變和企業永續發展加值的機會。

從 2007年開始開辦,翁啟惠連續9年都擔任「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召集人。他表示,生技產業下一個階段,應該更重視生物經濟,包括農業與工業生技,由政府引導,業界提出需求與改善方案,與學研界一起從社會變遷、民眾需求、技術演進等多方面思考和規劃,如何培育人才、有效運用資源、及建立國際營運模式,都還有很大的創新改善空間,希望為台灣經濟發展的瓶頸有效突破解套。

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副召集人李世仁也表示,發展農業生技可改善就業,實際上,就整個生醫產業來看,農業生技對就業率的貢獻會最大。李世仁認為,傳統農業著重的量化,用基因改良生產更多產品的模式,目前已轉變為功能性的產品,且附加了獨特的商業模式,這是台灣的機會。以國內的農業種植技術,若是能夠整合行銷、拓展國際,產業結構也會有很大的向上提升能量。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