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中國綠葉製藥研發新藥 首獲FDA認可
內容
綠葉製藥集團10月7日宣佈,該公司治療精神分裂症的LY03004已經通過美國FDA認可,即該產品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可直接提交新藥申請。這是美國FDA第一次向中國製藥企業的新藥敞開大門,如果綠葉製藥準備工作進行順利,該藥有望於2017年在美國上市。據科技日報記者瞭解,該藥是我國長效和靶向製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支持的項目。

LY03004創造出奇跡
LY03004是第一個中國製造走向美國的創新藥。由於沒有成功的先例,LY03004成功的道路值得回味。

一般來講,藥品上市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第一期、第二期試驗證明其安全性,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其中第三期臨床試驗規模大,要求高,是決定藥品能否上市的最關鍵環節。LY03004創造了一個“奇跡”,即在美國完成一期後沒有在美國做二、三期臨床試驗直接通過認可。

利培酮是美國強生公司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2004年專利過期,之後有多個仿製藥上市,後來強生公司上市該藥的長效微球緩釋注射劑,每年銷售10億美元以上。
從劑型上來看,化學藥品大約分為三種,一是從時間上解決問題的速釋、緩釋制藥劑;二是從空間解決問題的靶向製劑;三是和電子技術結合的智慧製劑。

一般來講,研發新製劑投入少,銷售額高,銷售量大,利潤空間遠高於普通劑型。每年FDA批准的藥品中,三分之一是新製劑,三分之一是新化合物,三分之一是聯合制劑或新適應症。
長效緩釋給藥技術是把藥物包埋在輔料裡,在人體內緩慢釋放,長時間發揮治療作用,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提高療效,減少患者痛苦。市場實踐證明,長效製劑研發成功後,短效製劑逐漸會退出市場。強生公司已上市利培酮的微球製劑,首次注射後前3周左右的釋放有限,需要口服製劑彌補。

綠葉製藥在今年5月完成了Ⅰ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已上市產品相比,該藥長效緩釋,只需每兩周注射一次,使用方便,該藥將簡化治療方案,提高用藥依從性,可開發成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礙的新型改良產品。9月FDA 通過LY03004的申請,同意其在美國市場申報新藥。
    
尋求美國市場行銷之路
據記者瞭解,下一步綠葉將啟動戰略策劃,評估該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前景。
綠葉製藥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又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美國市場已有強生的長效製劑,如果綠葉的產品達到20%-40%的市場份額,那麼每年大約有3-5億美元銷售額。

中國藥企缺乏在美國市場的推廣經驗,未來怎麼拓展市場呢?李又欣分析,目前約有三種模式,一是交給其他公司操作,二是乾脆賣掉產品,三是和其它公司合作。綠葉製藥集團總裁劉殿波認為,中國藥企參與國際市場有3種模式,第一種是出口原料藥和仿製藥,第二種是做仿製藥與外企競爭,第三種是參與引導全球醫藥產業創新。目前很多中國製藥企業都已經到了第二個階段,綠葉製藥集團的目標是到2020年成為全球製藥企業100強。

業內人士分析,綠葉一直想走國際化發展道路,開發了一系列重磅產品。除LY03004外,綠葉製藥集團在微球製劑領域還握有幾個重 磅產品,有望三年內進入美國市場。綠葉製藥不會賣掉產品,很可能建立美國綠葉製藥公司,或者和其他公司對等合作,繼續拓展其國際化道路。如果綠葉製藥的產品在美國上市,由於國內產能不足,綠葉可能在美國建設工廠。
    
中國企業應以“原研藥”立足 
李又欣在綠葉製藥集團負責藥品研發。他到綠葉集團後調整了研發策略,集中優勢資源進行微球、脂質體等新型製劑的開發。李又欣認為,目前我國藥企較小,研發經費少,藥企的創新能力尚需提高,因此應把目標鎖定在企業有優勢、市場有前景的項目上。另外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評估專案,儘早發現、停掉不合適的項目,越早發現問題,越早停掉不合適的專案損失越少。

“目前國內藥企實力不足以開發全新藥物,但是研發新製劑 相對風險較小、費用低、利潤高,值得做。”李又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幾年,國內上市的一些新製劑藥物——前列地爾乳劑,紫杉醇脂質體等,上市後銷售量都很大,都是重磅炸彈級藥物。

劉殿波先生認為,中國的中小製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是在糾結“做原研藥還是跟風做仿製藥”。鑒於目前中國的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不 斷增加,他建議小企業還是拼一把,抓創新,做原研藥,想成就千億級的製藥公司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向巨頭阿特維斯學習,通過不斷的並購,成就千億美元市值的藥企;另一種是向吉列德這類的公司學習,借助核彈級別的藥物,成功實現千億市值的大藥廠之夢。
 
出處 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