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東生華Q4營運估好轉;產品Pipeline潛力增
內容
健保調價及研發費用拉高,法人預期,東生華(8432)今年前三季獲利將較去年同期下滑,不過,第四季起在傳統旺季與科專補助入帳下,營運可望好轉。而該公司近年積極轉型聚焦研發與行銷微笑曲線兩端的利基公司,手中的兩個生物相似藥與台灣新藥(TNCE/新劑型)明年都有推進新里程碑可能,轉投資順藥(6535)與華瑞的潛利也受期待。
東生華是在民國99年9月自母公司東洋(4105) 分割成立,切割當時產品線聚焦心血管、胃腸科、自體免疫疾病等領域,並被多數市場人士定位為行銷為主的通路型公司。不過,近年該公司利用既有產品銷售挹注的穩定現金流與獲利,低調耕耘研發,並發展日趨完整的產品Pipeline,現有4個產品適用國內產創條例,並有2個產品獲科專補助。
不過,東生華因健保價格調整與研發費用提高,今年上半年獲利已較去年同期下滑,法人估計,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將落在1.3-1.5元,低於去年同期,但第四季起因進入傳統旺季,加上研發的科專補助入帳,本季營運可望好轉。
另方面,東生華產品Pipeline也可望陸續有佳音傳出。法人評估,現有兩款生物相似藥中,進度最快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用ENIA11(原名TuNEX),國內臨床是與永昕(4726)合作,並取得較大主導權,現三期臨床已近尾聲,待最後收案者的六個月治療期,順利的話,有機會於明年第一季底左右解盲,後再申請國內藥證與健保藥價核付,力拼成為台灣首例。
另個用於骨質疏鬆的生物相似藥TRIA11,東生華擁有全球自主開發的主導權。法人評估,因該相似藥原始胺基酸結構相對簡單,不排除可節省臨床試驗的成本與時間投入,特別是在相關法規接受度較高的歐盟地區,該公司亦有機會與國際型公司洽商授權,擴大全球布局。
至於兩個屬台灣新藥/新劑型的產品,前者適應症為心絞痛,特殊之處在於成分具同步控制糖化血色素之效,且國外原廠產品尚未進入台灣。法人估計,該橋接試驗(Bridge Study)的三期臨床明年有望結束,並朝申請台灣新藥之路邁進。另個改良為長效劑型的產品,適應症為高血壓與心衰竭,三期人體臨床也已啟動,法人估計,順利的話,明年有機會完成,後年朝上市邁進。
法人也預期,東生華明年因手上臨床都將推進至後期,研發費用恐較今年顯著拉高,不排除該公司將透過處分轉投資,讓獲利維持在一定水準。其中該公司轉投資最受看好的包括已登錄興櫃的順藥與開發新劑型為主的華瑞,根據財報顯示,東生華持有兩公司的持股比例各為7.12%、31.82%,長期的潛在想像空間可期。
出處
MoneyDJ新聞/蕭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