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藥品市場規模 5年新高 中國十三五計劃 將有利台廠長線發展
內容 工研院IEK預估,國內藥品市場今年規模可望衝破1500億元,達1543.4億元,年增6%,創近5年新高。IEK分析,隨國內生物製劑產業愈趨完善,儘管多數製劑產品仍處於研發階段,不過也有不少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後續表現值得關注。

工研院召開為期2周的眺望2016產業趨勢研討會,昨以生醫為主題。工研院認為,隨美國實施健保制度,大舉提升用藥量、藥價調升,使得全球藥品市場規模連年攀升,今年預估達994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6.1%,明年可望突破1兆美元,達1兆486億美元。
其中,癌症用藥以14.9%比重居冠,糖尿病5.9%次之,類風濕用藥第3,比重約5%。
儘管國內受健保藥價調整,年增率時高時低,不過工研院預估,國內藥品市場今年市場規模可望突破1500億元,較去年成長6%,到2016年則可望再成長3%,至1589.7億元。
工研院認為,今年市場受研發方向與法規制定等變動,包括精準醫療、中國藥品審查改革、美國植物藥指引草案的放寬等,都將帶動全球醫藥產業發展。
東洋永信長期看好

工研院研究員游佩芬指出,中國十三五計劃主軸中,由於改變對於新藥的定義、並加強學名藥品質,預估短期內有助於已在中國取得藥證的台學名藥廠,但長遠來看,仍應由藥廠自行提升研發能量。法人預期,東洋(4105)、永信(1716)等將受惠。
游佩芬也分析,中國十三五計劃中,亦加快針對特殊疾病藥物審查制度,如愛滋病HIV、B型肝炎等,我國廠商亦可多關注。
另外,美國植物藥指引草案,也放寬植物藥的臨床試驗條件,對於常用草藥成分開發植物藥的廠商較為有利。而免疫療法如CAR-T、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發展,已經掀起生技市場一波投資浪潮,預計將影響癌症、自體免疫等治療方式。

安成藥攻美學名藥

就全球前百大藥品銷售額觀察,生物製劑比重已從2006年的21%,提升到2014年44%,預估2020年可望與小分子藥物分庭抗禮,呈現五五波局面。
另外,特殊學名藥安成藥(4180)宣布,美國子公司將由加州搬遷至紐澤西,並延攬曾帶領製藥公司Dava第一項學名藥商品化銷售的Rick Pallokat,擔任美國子公司TWi執行副總,以強攻美國學名藥市場。
而杏一(4175)在提升效率與擴大展店雙管齊下,前3季業績持續創新高,稅後純益0.91億元,年增36%,每股純益3.63元。

出處 蘋果日報/江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