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生達打國際盃邁入收成期
內容

近來,日本藥廠很多都在擴廠,因日本對於學名藥新目標的骨架方針,希望在2020年提供優質學名藥達80%的目標;而美國也在總統歐巴馬所提出的「歐巴馬健保法」(Obamacare)下,逐漸往健保改革之路前進,目的是要削減健保支出,並提供所有美國人能負擔的健保照顧;中國也在十三五計畫中規劃未來5 年健康中國建設健全醫保制度,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都不約而同往支持學名藥的路邁進,那台灣呢?

從2000年開始,國內全民健康保險已經連續9次調降藥價給付,台灣以大量的健保市場跟藥商談判,但在藥價不斷調降的結果,藥價利潤降低,不少國外藥廠選擇退出台灣健保市場,而本土藥廠則面臨外國藥廠激烈競爭。

本土學名藥製藥廠認為,這是站在不平等的立基點上!若以每年國內藥品市場1400多億元來看,除了少數的專利藥,大部分都被外國藥廠(市占15~25%)賺走,國內100多家的學名藥廠(市占約75~85%)卻僅能從剩下的3、4百億元中搶食,僅占25~30%。

一般來說,原廠新藥價格高,但在新藥專利過期後,市場釋出給學名藥廠去取代原廠藥約80~90%市占,這樣才能讓原廠持續研發新藥,維持藥品市場的供需,舉例來說,原廠新藥價格100元,市場占比也是百分之百,但專利過後學名藥則替補進入原市場,原廠藥價格依舊是100元,但市占將降為10~20%,但學名藥價格僅原廠藥10~20%,這中間的80~90%則可列入健保可給付藥物,以達到提供所有國人能負擔的健保照顧。

讓人不禁想問,台灣的製藥還有未來嗎?國內現在的藥品通路狀況來看,健保藥品來源中,本土製藥廠所生產的藥品比例超過5成;然而若換算成處方金額,外資藥廠所生產的產品及進口藥品就占了將近8成,這表示本土製藥廠所生產的產品單價遠低於外資藥廠的產品及進口藥品。在這樣的狀況下,健保局調降藥價給付及折讓基準對本土廠不利,本土藥廠如何因應?

內外夾殺 台學名藥廠找出路

其實,在殺價競爭的市場的局面,國內本土藥廠多半是學名藥商,若是持續侷限在國內單一市場終究不利,面對國際大廠競爭,國內健保藥價年年砍的內外夾攻,老藥廠的轉型路顯得格外艱辛。

本刊特別專訪到生達(1720)總經理范滋庭,他表示,本土藥廠在發展出口外銷上,追求產品及技術的差異化成為關鍵,畢竟在全球人口老化及各國健保長期虧損情況下,學名藥仍將成為醫療院所降低藥品採購成本主要來源,利基型學名藥品才有機會擺脫殺價競爭的循環。

「Life finds a way.」(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范滋庭引述了侏儸紀公園這句經典名言。

生達為國內老牌製劑廠,成立至今已48年,面對內需藥品市場不夠大及健保藥價的節節逼退,國內老牌製藥廠紛紛尋求轉型,生達也不例外,近幾年生達積極走向海外,目前外銷營收占比約2成,以東南亞、中國為主,並持續國際化及強化研發能量,加速推出新藥品項,聚焦中國、美國及日本3大市場,希望5年內達到外銷占比5成的目標。

他舉例說明,以國內相對大型製藥廠中化(1701)、永信(3705),紛紛轉以外銷市場為主,國內市場則以維持為主;或以利基核心、經銷商或專攻某些劑型、或積極研發新劑型新藥,如杏輝(1734)、友霖(4166)和友華(4120)。

抑或是像美時(1795),引進策略夥伴艾威群,且反併購艾威群旗下子公司;或走OTC通路,即以藥房及藥局(即OTC用藥為主)為主要行銷通路的製藥廠,如國安製藥、五洲製藥、明通製藥或中美兄弟,與以醫院診所通路為主的中化、杏輝和生達完全不同;甚至像是晟德(4123)在生技教父林榮錦帶領下,增資成為生技工業投資銀行,旗下有好幾家公司都逐漸開花結果;南光(1752)專注於成為專業注射劑藥廠,並積極搶攻日本與美國市場。

轉型或是垂直整合成為必經之路,像生達、永信、東洋這些本土老藥廠都是轉型相當成功的例子,很早就深耕品牌學名藥、掌控原料藥供應源頭、布局國際並開拓全球市場及創新研發,並積極透過與其他藥廠的聯盟、合併及收購等方式,以增強企業競爭力與提高國內外市場之市占率。

范滋庭指出,生達在轉型過程中,其策略與方向都非常明確。生達積極經營海外市場,以美國、日本和中國為主要市場。他認為,生達要從國內本土製藥廠成為國際製藥廠,從台灣走入國際當然沒有這麼容易,特別是要如何做到與其他學名藥廠不同?關鍵就在於技術的提升,舉例來說,生達用雷射打孔機製藥,這部分是做緩釋劑型,就可申請專利提高進入的技術門檻。

生達創造產能&稼動率最大化

其中,美國方面,選擇以生達可自行合成的藥,特別是其他原料藥廠不會做、量少的為主。因為美國市場大,數量也多,動輒上億顆,但生達並不以此為主要核心,則是以「賺得到的錢為主」,這是什麼意思呢?

他舉例說道,美國一顆藥賣10元,市值動輒幾十億元,聽起來很驚人,但假設藥物劑量為200 milligram(mg)甚至是500mg,仔細推算生產量至少要好幾噸,這樣的產能是生達可以負擔的嗎?生達相對全球藥廠規模並不大,因此,生達以創造現有產能與稼動率利用最大化為核心,選擇產量不多、藥物劑量小的高單價藥物為主,以目前生達每年可生產13億顆藥的產能去選擇高單價新品項,以創造現有產能與稼動率利用最大化。

此外,並垂直整合原料和合成廠,精準控制成本,才有與其他競爭者競爭的基本優勢,所以中化、永信和生達都有自己的原料及合成廠。

生達耕耘海外市場 美國進入回收期

范滋庭透露,生達第1顆在美國上市的糖尿病新藥,將於11月出貨,這是具有里程碑象徵意義的!耕耘多年的美國市場,首張美國學名藥證已於日前取得,該產品為降血糖的糖尿病基礎用藥,將透過美國經銷商銷售,對業績將有實質貢獻。而挑戰原廠專利的多發性硬化症、高血脂用藥,有機會在明年中到明年底上市,美國市場合計達14.6億美元。

「我們要看遠一點,現在的Pipeline要看到2018、2019、2020年了!」范滋庭說,其他的就看美國FDA審件速度,現在即將上市開賣的糖尿病新藥,也是早在5年前就在布局了,生達所規劃的美國學名藥Pipeline共7項(包含3項 Paragraph IV藥物),已ANDA則有5項,其中更包含暢銷藥,生達在美國的投入遠大於中國。

范滋庭坦言,他認為耕耘海外市場最難的就是初期定會走冤枉路,這些經驗花費又大,要在兩者之間平衡是最困難的。提起中國市場,由於藥證審理透明度不高,目前許可證仍在申請中,范滋庭指出,糖尿病用藥已申請了5年,希望有機會於2016年取得,而血栓產品也有機會在明年中取得。其實,受惠中國食藥署 (CFDA)7月22日啟動各藥廠的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藥證核准速度可望加快,而在台灣代理的大日本住友製藥的精神科新藥LATUDA,也有機會在第 4季取得藥證,明年上半年申請健保藥價。

短中期動能看日本市場

范滋庭認為,台灣學名藥廠搶攻日本市場的機會很大,雖然日本製藥業是比較保守的,但生達透過生泰,早在3年前就開始布局,現在也步入收成期,對生達來說,短中期是可以看到明顯成果的,甚至未來日本夥伴也不排除與生達共同進軍美國市場。

【以上內容節錄自《萬寶週刊》1150期】

出處 萬寶週刊/陳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