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工研院發三箭 攜手產學抗癌
內容
因應精準醫療趨勢,工研院攜手國內產學界,鎖定研發「標靶藥物」、「伴同式診斷」及「液態切片」等三大技術,將為醫界提供更準確的標靶藥物治療策略,促使癌症患者切除腫瘤後,仍能偵測血液中殘存的病變細胞,讓癌細胞無所遁形。
工研院舉辦「精準醫療的現況與趨勢研討會」18日登場,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蔡秀娟表示,精確診斷是精準醫療的第一步,針對以檢測個人基因或細胞變異來確認用藥的「伴同式診斷」,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方式。
基於腫瘤細胞多樣性與複雜的基因變異性,及標靶藥物的抗藥性,對癌症診斷、治療、控管與監視等尚有更多挑戰與機會,工研院因此投入「次世代伴同式診斷」開發,與生技中心及核能所共同研發「藥物與抗體共軛技術」,利用抗體蛋白質新藥做為標靶載體,攜帶小分子藥物至腫瘤細胞,增加抗癌藥物對腫瘤的療效,另和國衛院合作研發「小分子藥物傳輸系統」,可應用於多種藥物的連結,為藥物設計帶來新曙光。
蔡秀娟進一步強調,工研院在高階醫療診斷與小分子藥物領域開發多年,與國內法人、大學、醫院與產業共同研發新藥,並於多年前成立「小分子藥物開發產業聯盟」與「Dx-Hc 診斷照護醫材聯盟」,希望透過產官學研的能量,提供台灣生技業者合作交流平台,強化與國際市場接軌,打造世界級競爭力。
工研院表示,近年「個人化醫療」隨「伴同式診斷」不斷精進,加上更多標靶藥物研發上市,促使臨床上癌症診療擁有更多戰略武器,也為許多過去棘手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
出處
經濟日報/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