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部署醫藥產業升級 促外貿轉型 推服貿創新試點
內容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確定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發展措施;並決定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援引新華社報導,會議指出,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對於更好滿足群眾醫療保健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意義重大。會議確定:
一、瞄準群眾急需,加強原研藥、首仿藥、中藥、新型製劑、高端醫療器械等研發創新,加快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發病和罕見病重大藥物產業化。支持已獲得專利的國產原研藥和品牌仿製藥開展國際註冊認證。
二、健全安全性評價和產品溯源體系,強化全過程品質監管,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實施藥品、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行動,尤其要提高基本藥物品質。
三、結合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加快臨床急需藥物和醫療器械產品審評審批。完善財稅、價格、政府採購等政策,探索利用產業基金等方式,支持醫藥產業化和新品推廣。四是建設遍及城鄉的現代醫藥流通網絡,逐步理順藥品耗材價格。搭建全國藥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公開價格、品質等信息,接受群眾監督。
會議並確定,一、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繼承保護與挖掘,搶救瀕臨失傳的珍稀與珍貴古籍文獻,強化師承教育,大力培養中醫藥人才,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
二、促進中西醫結合,探索運用現代技術和產業模式加快中醫藥發展。完善中醫藥標準體系,強化中藥材資源保護利用和規範種養。
三、放寬中醫藥服務准入,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服務網絡。
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促進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旅遊文化等融合發展,推動「網際網絡+」中醫醫療。
五、加大中醫藥投入和政策扶持。
會議認為,擴大開放是助推經濟發展和升級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更要堅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促進貨物貿易發展的同時,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可以推進外貿結構優化,培育經濟新動能和帶動就業。
會議決定,用2年時間,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漢、廣州、成都、蘇州、威海10個省市和哈爾濱、江北、兩江、貴安、西咸5個國家級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重點對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發展模式、便利化等8個方面的制度建設進行探索,有序擴大服務業開放准入。
為此,要加大相關政策支持:一、在試點地區推廣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將享受政策的企業範圍由服務外包擴大到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務行業,給予減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並對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據實稅前扣除。
二、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為試點地區中小服務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三、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供應鏈融資等業務,對試點地區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全面實施服務外包保稅監管。
《星島日報》報導稱,隨着中國經濟下滑,中國當局試圖在各行業推行改革刺激經濟。國家發改委表示,通過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等7個方面,「提高投資有效性,保持有效投資力度。」發改委指,針對「十三五」重點投資專項及重大工程,加快啟動具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
出處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