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拚生物經濟 產官動起來
內容 六年期生物經濟方案上路,政院最快本月底邀各部會確認年度工作重點。擔綱「指導者」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也排定今年8、9月召開年度例會時,一併檢視「起手式」擺得對不對。

政院官員表示,政院年初核定生物經濟方案後,各部會已可分頭作業,科技政委鐘嘉德預定本月底前邀各部會討論年度重點計畫,「管考也隨之開始」,待BTC委員會召開時,即可跟進檢視,並加入修正意見。

官員表示,生技屬於高投資、高風險產業,政府在資金鏈的前段應多投入,後段就可交由資本市場根據認同的價值、價格來鑑定,舉例來說,今年起經濟部的科專預算會多看生技產業,鼓勵更多生技業者申請研發經費。

此外,像是國發基金、台矽基金等政府掌控基金,也會與生技創投公司合作一同點火生技產業。官員說,等到新創公司有了產品,就可以安排上市櫃,由市場決定公司的價值與價格。2014年我國生物經濟產值已超過2兆元,若以相同速度成長,推估2020年時我生物經濟總產值將超過3兆元。

政院挺生技 號召四大伯樂

六年期生物經濟方案上路,政院指定「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等四大「伯樂」,加強到學界挖掘新藥、醫材等潛力案源,再以一棒接一棒方式送入創新支援平台或臨床中心轉譯,全力提升台灣新藥與醫材「產業化」實力。

2009年起,政院推出兩大生技方案:「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與「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點火生技產業。今年正逢生技起飛方案與生物經濟方案新舊交接年,政院估算,今年將投入43億經費,深耕生技產業。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丁詩同表示,去年政院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挑出目前台灣生技產業正待克服的瓶頸,像是開發選題機制未完全落實、上下游銜接不順、專才不足及生技藥品量產經驗不足等,這些問題會陸續在新方案中逐一突破。

舉例來說,過去學校實驗室有不少好題材,但因產學鏈結不深,這些好題材往往只隨著教授發表完論文就結束,今年起,政院將透過「生技醫藥轉譯創新技術支援平台」與以Si2C、台灣臨床試驗聯盟為主力的臨床中心,讓好題材有機會成為好產品,累積成好產業。

政院點名「四大伯樂」加強向學界挖掘潛力案源,他們包括Si2C、國家型計畫橋接辦公室、經濟部旗下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及中研院、工研院生醫所等一類的學研機構。

丁詩同表示,「選題這件事,靠專業也靠運氣,沒有人敢說自己的選題,百分百一定選對」。

出處 經濟日報/林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