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裔王嘉駿和NASA開發新藥 送真菌上太空
內容

來自台灣的美國南加大教授王嘉駿,和美國航太總署(NASA)合作多年,他提出送「真菌」上外太空研發新藥構想,明天下午SpaceX火箭將在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這是第一次在太空進行真菌醫藥試驗。

王嘉駿說,真菌中的「曲黴菌」(aspergillus),在地球環境中,可產生40餘種不同具有藥理活性的代謝物,目前已知的有治療骨質疏鬆症、癌症、阿茲海默症等潛力藥物,送上太空,很有機會從外太空中研發新藥。

王嘉駿表示,真菌在太空高輻射、微重力等不同地球的特殊環境,當真菌被刺激,為了生存,可能創造出新的分解物,這有助未來在太空站開發新藥物。

王嘉駿指出,真菌要全程保持4度低溫送上太空,非常困難,真菌被保存在精密的冷凍盒內,直到5月太空人返回地球的前兩星期,才把冷凍盒開啟,兩組真菌同步升溫到37度,一組暴露4天,另一組7天,再把真菌降回4度冷藏,由火箭帶回地球進一步分析探討。

王嘉駿表示,獲得美國航太總署支持研究計畫,身為台灣人的他感到很驕傲,尤其美國航太總署從全世界250個計畫中,只挑出6個太空計畫開國際記者會,其中之一就是這項研究,讓他和研究團隊感到振奮。所有真菌實驗過程,都是從地球以儀器精準遙控操作,不需藉由太空人幫忙。

王嘉駿說,在地球製成的藥物,在外太空可能會變質,運送補給難度極大,如果這項研發計畫成功,往後太空人在遙遠外太空執行任務時,將可利用真菌當成生物工廠,配合遠端遙控技術,生產出保健與治病的藥物,太空人在太空中,就不會發生藥物匱乏的情形。

出處 聯合晚報/陳維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