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社論》化生技業市值為產值
內容
浩鼎生技事件衝擊國內生技業,也揭露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上的許多問題;生技產業二十年來雖然一直叫好,但並沒有明顯增加產值及增進就業效益,其中原因非常多元,政府應該仔細思考及盤點生技業成長力道不足的根本原因。
據統計,國內一百三十家上市櫃生技公司總市值已破兆,去年更達到一兆一千五百餘億元,但是最近聲名大噪的浩鼎生技,成立十四年來未見具體產品,產值幾乎是零,但因股價狂飆,市值曾高達一千二百億元;生技業去年上市櫃公司總產值只有二千餘億元,不到市值五分之一,且成長力道已明顯不足,是一個重要警訊。
二○一六台灣生技產業大未來高峰會日前於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行政院科技部表示,四年前著手修改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針對西藥研發、醫療器材與醫療管理服務輸出三大項目進行整合,同時讓新竹生物醫學園區與未來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設立,透過群聚效應帶動生技發展創造就業,希望能將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生技園區之一。科技部投入三年三億產業實習培訓,目前已逾一百七十名高階博士後人才進入產業界。但台灣生技產業對生技高階人才還一直求才若渴,台灣近十年培育近二千名生技博士,卻有逾四成未就業,生技業大鬧高階人才荒,但同時又有這麼多生技博士未能學以致用,產業未成型及學用落差無疑是癥結所在。
政府因應產業需求成立食藥署,及配套的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來服務產業,但藥事法及醫事法規已多年未修,其強制規範醫藥、醫材,讓醫材廠商進口原料等都受嚴重限制,加上健保對國內新創生技產品的給付十分不合理,業者盼醫材規範及健保給付法令放寬,相關配套盡速出爐,以利民生生技發展能與民須結合。如何有效整合各方意見,大膽突破現狀,是衛福部的責任,但是衛福部卻未見有擔當、敢負責,勇於推動的領導者。
生技業除了新藥發展,其中還包含醫材等相關應用,尤其是製藥業能帶動就業及有產值,國內業者醫材出口成效最佳,占生技業產值逾四成。二○一四年台灣十大出口醫材品項,以血糖機、輪椅、隱形眼鏡等為主,但這些都屬中低階產品,本身產值不高,加上國際競爭激烈極易被取代,根據海關出口統計,出現連續三年衰退警訊;台灣在資訊與通信科技方面極具產業實力,未來可應用於發展高階醫材,若將高階醫材納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比照藥品研發給予五年免稅等各種誘因,以鼓勵更多業者投入高階醫材研發,前景可期。
最近浩鼎解盲風暴重創生技產業,解盲事件衍生的紛擾,讓政府發展生技的政策一夕間更被解讀成圖利工具,在全球積極衝刺生技業,中國大陸更公告十三五新千人計畫,以實惠延攬海外人才的情況下,台灣生技產業沒有慢下來的條件,新政府如何一本初衷繼續扶持生技業,協助產業由市值化為產值是一大挑戰。
出處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