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國新藥公司副總經理/張澶榮
高藥價在歐美已愈來愈明顯,隨著老年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台灣的藥價也勢必會增加。然而這些費用是要放在健保或是自費,需要合理的評估。
對於藥品給付價格的部分,我因為是從醫院端出來,對此較有感觸。因醫院有設立藥品審查委員會(P&T),對藥品進入醫院使用都有審查及議價的機制,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選擇藥品。但現在的學名藥市場機制問題,經過PIC/S GMP認證的傳統學名藥廠藥價較不合理,以某止痛藥為例,在醫院競標價格非常低,但是在OTC藥(成藥)時的藥價就相對較高。藥廠若以這樣的藥價執行,會使醫療院所的藥品品項減少,長期下來藥價問題,將造成想往新藥發展的傳統學名藥廠沒有多餘的資本去進行研發,甚至失去轉型的機會。
除了新藥公司為了發展而走向國際之路外,傳統藥廠的發展政府應該也要重視。藥價的控管是一體兩面的,政府除了扶持學名藥廠以外,對於新藥開發成功的業者,也應有3到5年專利保護期的機制。
目前市場機制這樣下去,藥價的不合理一定會對生技產業造成影響,這是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的現實情況。此外,藥價問題可能也會影響國外廠商提供台灣特殊疾病藥品的意願,對台灣的病患是一大損失。
投資大眾有時對於新藥的概念不清楚,容易造成盲目投資,而生技產業也容易因為一個小問題,對整個產業的資本造成大影響,因此一個正派的生技業者應該要兢兢業業、重視自己的名聲。
台灣的生技產業已經有不錯的基礎,現階段應積極讓國外研發及經理人才回流台灣,與國際接軌,雖然我們只能拿到小餅,但台灣的利基是存在的。「人才為
本」,過去碰到許多生技相關科系畢業的人都面臨失業,代表台灣生技產業仍有產學脫勾的狀況,產官學應加強合作扶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