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與人口老化的趨勢,眼科疾病的發生率逐年攀升,全球眼藥市場正顯著增長,預估至2018年,全球眼科藥物市場產值將達216億美元。台灣生技新藥研發公司彥臣生技,特邀享譽世界的眼藥發明家邱春億教授,返台舉行研討會。
彥臣生技董事長黃中洋於介紹時,盛讚邱春億教授是「台灣之光」,發明治療青光眼可使用藥物Timolol,終結了一百多年來青光眼無藥可醫的窘境,被稱為「青光眼藥之父」,亦開發治療黃斑部病變前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藥物,「一個人能開發出兩種突破性的新藥,在全世界十分少見!我們很開心能邀他回台分享眼科新藥的開發。」
高齡82歲的邱春億上台時,神采奕奕,全程50分鐘演講絕無冷場。邱春億首先從台灣近日浩鼎風波談起,他認為此案或許引起一些人對生技產業失去信心,但他強調,生技領域主要進行食品與藥品的研發,「食品藥品對人類來說,都非常必要,也不能放棄。」
新藥開發上市過程
但要如何了解哪家生技公司值得投資?邱春億解釋,首先要區分該公司擁有的專利,是屬於物質專利或用途專利,一般來說,用途專利優於物質專利,「因有些公司有很好的生產技巧,但未必能發展成很好的藥物,所以用途非常重要!」
而新藥的研發上市和高科技產業不同,必須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把關和許可,這一關非常漫長。邱春億解釋,FDA主要管理新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並將臨床實驗分為四期。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藥「解盲」事件,即在第二期了解是否有療效,解盲後發現沒有效,就不繼續做。若解盲後有效、通過第三期試驗,取得FDA藥證,可開始販售,即進入第四期,但未必保證成功。上市後,一般民眾用了有不良反應或有副作用,FDA仍可令其回收並退出市場。
三大眼疾恐致失明
邱春億強調,要想了解某生技公司研究的新藥是否具前景,還可多了解該藥物是做哪方面的疾病治療,是屬於舊病或是新病?有些疾病原有的治療劑藥已經非常多了,這類新藥要在市場上和原藥物競爭,便相對困難。
「就像是眼科領域有些疾病,很多人沒有聽過,以為是新病,其實是來自於人口老化」,若回顧1950年,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49歲,到了2010年,平均壽命延長到78歲,未來活到上百歲恐怕不是難事。隨著年紀增長,眼睛疾病的發生率會攀升。
像青光眼、黃斑部病變(AMD)、糖尿病視網膜水腫(DME)是三大會引起失明的眼疾,前二者在邱教授努力下,已發明治療藥物。但糖尿病視網膜水腫,由糖尿病合併症引起視網膜病變造成眼底水腫,導致視力模糊甚而失明,目前仍缺乏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