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灣生醫科技未來發展 中研院士:有3個方向
內容 中研院士陳垣崇今以「全球生醫科技的發展與趨勢」為題在院士季會上發表演講,對於台灣生醫科技未來發展,陳垣崇認為,有三個方向可特別注意。一是生物製劑、二是孤兒藥、三則是精準醫學。

陳垣崇解釋,生物製劑成本比小分子藥物低,且有效的小分子多已被找出,很難再找到新的,因此全球新藥研發現發展重點都放在生物製劑,目前在世界銷售量排名前十名的新藥,有7種都是生物製劑,凸顯生物製劑逐漸興盛的趨勢,台灣不能忽視。

陳垣崇說,台彎的研發能量還是很強,現也有4、5個生物製劑已經進入臨床三期,但要持續蓬勃發展,需要政府長期支持、更多資源投入。台灣目前製藥產業每年營業額約25億美金,但去年全年藥物銷售金額就高達1.2兆美金,台灣僅佔約0.2%。一個新藥成功後,能得到的獲益絕對遠超過過去的投資,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帶來無限產值。

陳垣崇也說到,自從美國鼓勵藥廠發展罕見疾病用藥的法案通過後,「孤兒藥」已成為全球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在美國的認定裡,孤兒藥不只過去認定的罕見遺傳疾病用藥,只要發生率在20萬人以下的都算是「罕見疾病」,很多癌症也算在內,如肝癌等,是台灣可以重視的方向。

此外,陳垣崇說,現在相同疾病已不再只有固定用藥或療法,結合大數據、個人化智慧醫療等的「精準醫學」將是未來趨勢,台灣有很好的電子、資訊產業,在大數據分析、產品開發上極具優勢。

外界曾質疑生醫產業無法帶來太多就業機會、政府不應將過多資源投注在其身上,不過陳垣崇認為,生技產業確實不需要太多人,但只要發展起來,能夠帶動的產值比電子業等產業都高,也能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且生技產業是「乾淨產業」,比多數產業都節能、環保。
出處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