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備受外界矚目,新政府內定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昨指出,新南向政策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戰略,把東協當做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台灣領先東協國家的優勢只有五年時間,必須及時把握發展中的東協國家,否則未來將會落後緬甸、越南。
世界工廠從中國轉移至東協
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舉辦「實踐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台灣全方位人才培育」論壇,與會的黃志芳指出,台灣近幾年吸引不到外資,在亞洲只贏過北韓,經濟出口連十六黑,比金融海嘯還慘,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保一都有困難,但東南亞國家卻蓬勃發展、商機無窮。
黃表示,二○一三年國際企業投資東協十國首度超越中國,顯示世界工廠從中國轉移至東協各國。而根據國際金融機構的評比,台灣目前GDP排名世界第十九,二○ 四○年將淪為第四十名,東協國家的緬甸,預估上升為三十八名,越南往前至第十八名,台灣若不加把勁,未來將輸給緬甸、越南,所以新政府才會提出新南向政策。
「台灣要把握優勢,不然很快就會被取代!」黃志芳強調,台灣的優勢只領先東協國家五年,美日中韓等國早已積極布局東協,日相安倍晉三一年內走訪東協十國,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多次出訪東南亞,台灣已落後多年,更要積極耕耘。
黃指出,印度次大陸總共有六個國家,光是孟加拉就有一億六千萬人口,是僅次於中國的成衣市場, 處處生機,而東協十國之中的越南、印尼,將是新南向政策優先著墨的國家。
黃也說,新南向政策的核心理念,是要把東協變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而開拓東南亞市場,須有熟悉當地文化,及馬來文、越南話等人才,這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戰略。
黃指出,在越南有六千四百家台灣企業,用了八萬個中國幹部來管理,若每家企業願提供一個名額讓台灣人當幹部,就有六千四百個名額。新南向政策重視人才培育,也是台灣與東南亞雙邊交流,台灣的生技、精密機械產業,都可與東協進一步做連結。
貿協挺新南向政策 加強拓銷雙印
貿協呼應新政府新南向政策,520前夕推出「加強版雙印拓銷政策」,貿協秘書長黃文榮昨(17)日說明貿協協助「新南向」具體作法,包括未來印度將設立台灣商品行銷中心,杜拜要設「中東台商育成中心」,全面擴大東協、中東外銷動能。
新政府力拚新南向政策,黃文榮表示,肇因資通訊產品出口成長趨緩、原物料價格重挫、加上日圓歐元貶值、紅色供應鏈競爭影響,今年4月台灣出口年減6.5%,已連15個月衰退,超過金融海嘯時期的最長紀錄。
黃文榮說,國內投資及內需市場不振,尋找產品去化的新興出海口以提升經貿動能,能短期內見效,其中尤以印度及中東市場最受台灣廠商青睞。
台商「新南向」仍有許多技術門檻必須解決,黃文榮說,這就是貿協的責任。他指出,印度國內有多重種族及語言,消費行為又非常獨特,中東市場常面臨人員簽證、缺乏海外據點等困難,就算是要在當地設公司,都還要找當地人合夥,因此台廠對印度、中東是「又愛又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