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第三波治療革命 台廠扮要角
內容
台灣抗肝病藥品產業鏈成型,以藥華藥、中天、太景為首的國內多家新藥公司均投入肝病新藥研究,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暨高醫肝膽醫師余明隆認為,若有更長效、副作用降低的干擾素用藥,肝病的第三波革命才要開始,台灣藥廠將扮要角。
肝病為華人共通疾病,台灣目前具有臨床開發與治療的主導地位,未來有機會聯合大陸藥廠開發人民幣上千億元的肝藥市場。
疾管局前局長蘇益仁指出,肝病分C型肝炎與B型肝炎,都會引發肝癌,其中B型肝炎尤其難纏,不僅沒有特效藥,即使肝內病毒量下降,但致癌蛋白的增生卻不會減少,換言之,致癌率仍居高不下。
在「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會議中,不少專家指出,台灣在肝病治療與臨床試驗均居領導地位;余明隆指出,目前不少治療C型肝炎的產品都是口服劑型,效果也不錯,但他現場調查,所有聽眾均認為,抗病毒藥須與干擾素合用,才能達到真正縮短療程的目的。
肝病四天王聚首 聚焦長效干擾素
肝病四天王聚首,高雄開肝病年會。國際醫學年會「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於本月10日啟動,由台大醫院暨中研院院士陳定信主持,邀請台大醫院教授暨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莊萬龍教授,以及余明隆教授等於晚宴前演講,向與會者分享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在根治慢性C 型肝炎的研究成果與應用價值。
亞太肝臟研究年會是單一主題會議,即將於6月10至12日在高雄展覽館正式登場,藥華醫藥此次除參與展覽外,更將於10日晚間贊助舉辦一場晚餐座談會。
此次會議,由國際肝病權陳定信主持,另一位肝病權威陳培哲則受邀參加,並向與會者分享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在根治慢性C型肝炎的研究成果與應用價值。
藥華醫藥指出,近年許多不使用干擾素的小分子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陸續上市,但結果只能殺死已存在的病毒,卻無法抑制病毒的複製增生,反觀干擾素(Interferons)是人類體內自然生成,可以抑制病毒增生且調節免疫能力。
此一發現,令醫界與學界開始重新評估干擾素的使用,尤其是副作用低且高療效的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目前藥華醫藥自行研發用於治療C型肝炎基因體第2型新藥P1101,已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將於台灣、南韓二地同步收案,目前在台灣正在收案中。
據悉,早在今年2月間,藥華醫藥即受邀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5屆APASL年會,並由國內肝臟疾病權威莊萬龍,率先發表二場P1101用於治療C型肝炎的臨床研究口頭報告,皆指出P1101屬於新一代改良版的長效型干擾素,在純度上具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不但患者的耐受度高,副作用大幅減低,且能使治療周期延長到二周一針,迥異於傳統干擾素治療的二天一針,以及目前市面上長效型干擾素的一周一針,P1101能夠使病患的接受度與用藥順從性大幅提高,生活品質也更為改善。
據估計,全球約有1.7億名C肝病患,有1/4的C肝病患在中國,亞洲無疑是C肝盛行區域,目前P101用於C肝基因體第2型新藥正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也顯現出高療效及低副作用的優異性,一旦順利完成收案並申請新藥查驗登記,將是全球C肝病患的福音。
出處
經濟日報/黃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