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台灣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合作於今(21)日發表生技報告書「超越邊界-重返大地」。安永表示,台灣生技產業正由萌芽期進入快速增長期,報告中並指出2016年台灣生技產業有五大關鍵議題,包括資本巿場由狂熱期進入冷靜期、政策法規助生技健全發展、新藥得健保核價激勵、生技創新急起直追全球發展潮流、台灣生技將朝國際創新及多元化發展。
安永生技報告書指出,觀察全球生技產業,已達景氣循環顛峰,台灣生技產業環境卻蓄勢待發!2015年歐美的生技產業再創佳績,但年末至2016年初生技產業之財務營收、籌資額、併購交易等指標卻出現成長趨緩情況。反之,台灣公開發行市場對於生技產業的投資興趣正濃,2015年生技產業公開發行市場金額創新高,加上政府獎勵帶動發展,台灣生技產業正由萌芽期進入快速增長期。
安永並指出,美國和歐洲在2014至2015年的生技產業財務績效顯著成長,但是2015年第3季達到顛峰後,增長速率已放緩;不過,台灣生技產業在2015年營收成長17%,比2013年和2014年的9%更為亮眼;產業市值更強勁成長15%。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張嵐菁指出,台灣上市生技公司在去(2015)年的營收成長1%,雖遠低於上櫃生技公司營收成長43%,平均營收卻是上櫃生技公司的近3倍;雖然營收成長差距大,但市值成長相差不大(分別是12%及16%),2015年上櫃生技公司的平均市值則是上市生技公司的1.3倍。
安永也指出,台灣上市櫃生技公司之總籌資額,於2011年至2013年呈逐年上升,2014年即出現反轉,主因台微體(4152)、安成藥業(4180)等公司,於前一年已完成大型資金募集所致;不過,2015年台灣的生技籌資金額約台幣200億元,平均每件之籌資額約20億元台幣,皆創下歷史新高,尤以製藥產業的募資金額最高。
此外,張嵐菁進一步剖析2016年台灣生技產業的五大關鍵議題,一是資本巿場由狂熱期進入冷靜期;近5年來受國際生技醫藥類股飆漲影響,生技類股表現一路上漲,投資人偏愛新藥研發型公司甚於已有巿場產品銷售的傳統製藥公司。但投資熱度受到新藥研發的挫折,隨著國際生技類股資金潮進入冷靜期,生技產業在籌資壓力下,專注於公司營運或研發競爭力的成長,亦有可能是健全產業體質的契機
二是政策法規助生技健全發展;她指出,持續的政策支持與法規改善,能使台灣的生物科技產業環境更趨完善,更是產業成長的助力。隨著自1982年政府將生物科技列入重點發展科技,多年來政府持續透過政策和推動措施,逐漸完善生物科技產業鏈,協助創新藥物研發。2015年BTC會議提出推動《生物經濟發展方案》及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另外針對藥事法調整罰則、藥品追蹤追溯機制、生物相似性藥品與因應再生醫療等新興技術崛起,持續進行相關法規改革,皆有助提升生技產業創新研發之國際競爭力。
三是新藥得健保核價激勵長期採取低於國際藥價的台灣健保,不利生技研發的新藥在台銷售,造成全民雖有健保保障就醫及用藥權利,卻可能用不到台灣公司研發的新藥;她並指出,為了讓民眾使用到新藥,並兼顧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應透過修訂相關法規,鼓勵藥品研發及產業發展。
四是生技創新急起直追全球發展潮流;張嵐菁表示,2015年多項新藥取得上巿許可,證明台灣具備新藥開發的實力;在全球癌症免疫療法、再生醫療及精準醫療趨勢下,台灣透過法規修訂,企業策略聯盟等活動,希望急起直追全球生技發展潮流。
最後,是台灣生技將朝國際創新及多元化發展;張嵐菁指出,在政府多年投入推動下,台灣多項研發中新藥正於臨床後期,且企業善用政策鼓勵機制之孤兒藥、突破性療法、優先審查等布局國際巿場,研發能量已吸引到國際企業的眼光,多項研發成果已授權至海外,台灣仍待發展創新藥物或療法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