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轉型漸入收成,東生華明年起實質挹注拚啟動
內容
轉型成效逐步顯現,市場估計,東生華(8432)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有機會取得兩張新藥證,分別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生物相似藥與心絞痛的台灣新藥,其中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還有機會是台灣首例。法人也預期,該相似藥目標將搶下同型藥兩成以上的替換率,其餘如抗骨質疏鬆的相似藥亦持續尋求國際授權。
東生華原是由東洋(4105)切割成立的利基學名藥廠,專注領域包括心血管、腸胃科與免疫相關疾病等,早期外界將其定位在代理通路商,但公司近年積極強化前段研發的投入,自有產品的Pipeline漸趨完整,轉型效益也逐步顯現,目前Pipeline已有多項產品位居臨床的中後段,包括類風溼性關節炎與抗骨質疏鬆症的生物相似藥的ENIA11與TRIA11,另有用於心絞痛的台灣新藥R06及高血壓/鬱血型心衰竭的新劑型新藥C04等。
其中在相似藥部分,ENIA11是東生華與永昕(4728)接棒開發的成功案例,其中東生華負責台灣三期臨床的規劃、收案,並擁有藥證所有權。該藥的台灣南北兩個臨床,都已完成解盲,並順利達標,先前也已送件申請藥證,並採滾動式審查方式審件,公司也在10月初召開了研究計畫主持人會議(PI Meeting),為上市預作準備。
法人認為,該藥物的直接對比藥物為恩博(Enbrel),台灣年銷額約13億台幣,根據目前的健保核價,相似藥約為原廠藥的八五折,東生華高峰銷售(Peak Sale)目標應至少搶下該藥物兩成以上的市占。
至於TRIA11,東生華則擁有全球自主開發的主導權,公司仍持續與不只一個對象,進行國際授權的談判,擴大布局。
而用於治療心絞痛的台灣新藥,因國外原廠藥品未進入台灣,台灣藥監單位將其定位在台灣新成分新藥,市場預期,順利的話,明年第一季有望取得國內藥證,年底前再獲健保核價。而將其改變為緩釋劑型的C04,年底則將完成收案,明年解盲可期。
法人認為,雖東生華今年獲利恐仍下滑,但靠業外貢獻,獲利有望成長,明年以後轉型將逐步進入實質收成期,若自行研發藥品在市場銷售不俗,或授權談判有實質進度,可望帶動進一步想像空間。
出處
MoneyDJ新聞/蕭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