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國衛院技轉…生技獲利密碼
內容 根據國衛院統計今年至11月止,成功技轉合約已達2.6億元,有機會創下新高,其中不乏藥物、疫苗研發和免疫療法等新技術。業者分析,以泰緯生技抗大腸直腸癌新藥為例,若成功上市,未來全球銷售產值可望逾300億元,技轉成為生技業點石成金最佳利器。

國衛院積極拓展疫苗研發與發炎用藥等技術,近年陸續與多家上市櫃生技公司簽訂技轉合約,2014年技轉流感H7N9人用疫苗給基亞疫苗、2013年將C型肝炎病毒抑制劑DBPR110技轉給中天生技,兩項技轉案都在進行後續開發,流感疫苗預計2017年三期臨床結束,後續順利上市也可帶來上億美元產值與機會。

此外,國衛院今年8月甫與泰緯生技簽訂抗大腸直腸癌、胰臟癌新藥DBPR115技轉合作案,泰緯是中石化與美國泰緯合資設立,不僅是中石化跨足生技業首例,也是國衛院首次成功參與國際級技轉案,預計2018年底進入人體臨床實驗,後續上市。

DBPR115特色是新一代小分子標靶式抗腫瘤藥物,可將抗癌藥物準確傳送至腫瘤組織,增加腫瘤藥物濃度並提升抗癌藥效,大幅減少藥物副作用。

生技業者分析,雖然大腸直腸癌、胰臟癌用藥的藥廠競爭者多,但病患族群大,各種適應症也不同,若新藥順利開發成功,可望搶下全球數億美元、甚至逾10億美元產值。

國衛院表示,近二年成功技轉案件與合約金額成長快速,2015年全年技轉金額2.7億元,創下金額最高紀錄,今年至11月24日技轉金額已近2.6億元,若加上12月可能成功技轉案,今年有機會突破去年合約金額,再創新高。

國衛院表示,技轉成功比率高,主要是研發能量強,加上近年來院內教授積極申請專利、布局開發策略正確,使專利獲證比率提升。根據統計,國衛院五年來發明技術授權率15%、專利授權運用率31%,比一般國內學術研究機構的5%至10%高出二倍以上。

新藥出籠 快攻國際盃
新政府將生技列為五大創新產業,尤其近年來政府強調產業、學術、研究單位合作,生技業技轉案也跟著進入百家爭鳴時期,這兩年將是新藥陸續上市關鍵期,若順利開發並成功上市,台灣生技業有機會大打國際盃。

國衛院表示,多年前就深耕布局各種生技藥物技術,這二年剛好開花結果,以流感H7N9人用疫苗開發計畫為例,2013年春天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在大陸爆發,國衛院同年啟動流感H7N9人用疫苗開發計畫,2014年便技轉基亞疫苗,已陸續完成一、二期臨床試驗,2017年將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進而申請上市許可。

國衛院表示,技轉不僅加速產品上市,同時也可應付國家整體防疫需求,也證實台灣不須完全仰賴國外疫苗廠,有自己製造疫苗能力,提升台灣預防、對抗各種新型流感強度。

近來技轉題目相當多元,除常見的抗癌藥物、疫苗外,免疫療法也是最新技術,例如製備免疫調節細胞方法與應用、合成胜月太做為癌症免疫治療劑等。國衛院表示,技轉不僅可加速技術商品化,同時也可透過廠商加速產品全球化,放大產值,帶來更多創新、合作機會。

出處 經濟日報/江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