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健保砍價外資藥廠爆退藥潮 製藥公會:本土藥廠可供應
內容

繼百憂解之後,20日再傳治療革蘭氏陰性菌的最後一線用藥泰寧,亦將退出台灣市場;製藥同業公會蘇東茂理事長表示,本土學名藥有很好的研發能量,且是國際規格的PIC/S生產,民眾對國內藥廠要有信心,國產藥可以充分供應,病患不用憂心。

不過,他也直言相較原廠藥在專利期間已全數回收研發成本和利潤,本土學名藥廠卻是藥品一上市就面臨藥價降低的紅海市場,由於多數業者基於製藥是道德產業,儘可能維護病患用藥所需,但在年年調降藥價壓力下,的確讓很多業者選擇階段性註銷藥證。

蘇東茂表示,很多人認為國產藥廠銷售的學名藥無需過多的研發成本,是錯誤的認知;其實一項藥品的上市,除了技術性的研究和優化外,還要依循法規進行必要的臨床試驗,這些成本花費也是很高的。

再則,台灣是領先日本及韓國加入PIC/S GMP組織(西藥製劑製造工廠實施國際GMP標準),即足以證明衛福部TFDA及國內製藥產業多年紮根的工業藥學的實力。

目前國內原料藥廠多具FDA查廠核准,藥品9成以上均外銷歐美國家,供予國際大藥廠製造藥品銷予全球,也有諸多藥品外銷多國或採以技術授權方式,大家應要對國內製藥業者足具信心才對。

由於健保砍價,外資藥廠近期引爆退藥潮,美國禮來大藥廠的百憂解、默沙東藥廠的泰寧注射劑都將陸續退出台灣,而讓缺藥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蘇東茂表示,藥價調降的確可能因部份藥品不敷成本而造成停產,尤其全球性原料成本逐年高漲,近期另一原廠的「普拿疼」即使不是健保藥價支付的藥品,也因此宣布自4月1日起調漲售價。而這些現實的因素和良性的產業生態,還需政策和產業共同協合建構,才能真正照護和保障國人用藥的權益。

出處 工商時報/杜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