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金流人流專利權 台灣競爭優勢
內容

張鴻仁:台灣的生技產業在政府政策推動下,也開始嗅到一點生技起飛的味道,不管是新藥研發開始申請美國FDA認證,或資金的募集,現在也開始授權國際藥廠,如何評估台灣的競爭優勢?
人才高素質 適合發展R & D
李怡平:KPCB是成立於1972年,當時的創投很少,我們投資的第一個生技公司Genentech,後來被羅氏製藥合併。
KPCB選擇要投資的公司著重在一、經營團隊,有豐富的人才和經驗,像太景的團隊有任職國際藥廠的經驗,公司治理也不差,就是好標的。二、公司特點,是否有新發明?有專利保護,如何落實將研發中的產品商品化,例如結核病、心臟病、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若能有特殊的診斷模式和治療,都是創投會有興趣的項目。三、幫助大企業省錢公司或有地區性主導的公司,例如透過醫保管理,讓保險公司醫療支出費用降低,還有最近才掛牌的當當網,雖然目前市場已有這樣的平台,但在中國市場有利基,且是龍頭地位,也是選項。
創投在選擇公司投資時,有些是早期還未完全成熟的公司,KPCB會協助這樣的公司找人才和投資界共同架構投資,一開始投資額不大,穩定後再投資大資金,獲取較高的股權,因此,必須有至少10倍的利潤才會退場。
至於成長階段的公司,有很多可能還是處於虧損,KPCB會輔導這樣的公司成長,並設定在3至5年內 ,有可能上市或被併購,或者有產品可上市,目前我們鎖定的投資領域除了生技和IT產業外,也包括新能源等環保產業。
我認為,台灣很適合發展生技產業,台灣教育普及、人才素質高,有些研究新藥的公司都有在國際藥廠的經驗,所以很適合做R & D,往上游發展,像很多原料藥廠都已打到美國市場。
專利權概念 打入國際利基
童牧知:新藥研發是高風險也是高報酬的公司,以Ironwood的例子來看,Ironwood是從事新藥開發的公司,主導的藥物是Iinaclotide ,目前還在臨床階段,但它能治療功能性腸胃紊亂,儘管它一直處於虧損階段,2009年營收僅3,610萬美元,虧損7,371萬美元,其中,研發費用高達8,489萬美元,但它卻被評定價值達10億美元,在一般預測Ironwood的新藥有可能在2011年獲美國FDA提交上市申請存檔,並開始銷售下,該公司在2010年2月2日掛牌每股價格高達11.25美元。
因此,要評估一家新藥公司的價值十分複雜,除了要看候選藥物的臨床實驗和療效外,也要分析其技術和專利的風險。
台灣在發展生技產業上,目前是以醫材業發展穩健,由於資訊科技業的發展,台灣的製造業有國際競爭力,很適合發展醫材業,但台灣的醫材產業還是只投入較輕便化的產品,像血壓計、血糖機等,大型的儀器就比較少見,其實是電子扎下的基礎,是可以朝此方向發展的。
另外,台灣有專利權觀念,不少是新藥研發、臨床或藥廠的建置,現在也都以符合國際規格為標準,這對未來進軍國際市場是有利基的。
金流旺盛 欠缺國際藥廠人才
許明珠:最近幾年大家都在談論亞洲的投資機會,尤其是金融風暴之後,更是有很多的資金想往亞洲投靠,但對亞洲的市場卻又十分陌生。我想投資熱潮由西向東走是可以預期的,而台灣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吸金呢?
目前台灣有28兆的錢放在銀行,政府一直要PUSH資金流出來投資,但是否有足夠的產品做誘因呢?我認為台灣不缺資金、基層人才的研究能力、與歐美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人力成本更低廉,加上政府大力支持、給予相關的補助與優惠、智慧財產權保護也相當完善,發展新藥研發該具備的基本條件都有了,但是我們還欠缺有國際藥廠任職的經驗,如果能多一些這樣的領導人回來台灣投入新藥領域,台灣的新藥研發就會有不錯的契機。
太景最早、最大的股東,是全球最大生技創投的MPM Capital,MP M就是看中太景投入的新藥研發模式有利基,如果國內新藥公司能成功上市,只要有一家模型出來,就會有更多像MPM的公司願意加入台灣生醫業的陣容。

出處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