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鑑定腸病毒疫苗有效成分 國衛院找到關鍵方法
內容

腸病毒當中的71型是釀成孩童重症主要型別,各國雖紛紛研發疫苗,卻缺乏辨別疫苗有效成分的重要工具。國衛院領先全球,找出鑑定腸病毒疫苗的關鍵方法,已取得台灣與美國專利。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這項發現。回顧民國87年,台灣爆發第一波腸病毒嚴重疫情,造成78名孩童死亡,當時時任國衛院臨床研究組組主任何曼德帶領團隊,鑑定出疫情病原體主要為腸病毒71型病毒。

為此,政府啟動「人用疫苗自製計畫」著手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疾管署開發出原型疫苗株與產製相關技術後,97年技轉給國衛院進行研究,但因國際間沒有抗原標準品,難以辨別疫苗中是否真的含有有效成分。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受訪表示,腸病毒的病毒粒子表面由VP1、VP2、VP3等3種蛋白質組成,目前國際間僅知VP1上的抗原決定位,可以被免疫系統認出並讓身體產生抗體,但因VP1易突變,依然無法有效評估疫苗有效性。國衛院在研究腸病毒71型病毒序列過程中,首次發現VP2上也有抗原決定位。

劉家齊比喻,如果腸病毒是一個大壞蛋,抗原決定位就像壞蛋的特徵,過去僅知道腸病毒的左手臂上有一條龍的刺青,即VP1的抗原決定位,國衛院則是發現腸病毒除了左手臂以外,右手臂上也有老虎刺青,即VP2抗原決定位,提高檢驗準確度。

他強調,VP2抗原決定位誘發的抗體,可抑制病毒與受體結合,阻斷腸病毒71型的感染路徑,也可藉此找出疫苗最低有效量,保證接種者在最低用量下,仍可產生有效保護力,不僅可盡量降低成本,對人體也較好。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副主任江正榮表示,目前正在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的兩家國內藥廠都已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最快109年底可問世。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906260186.aspx

出處 中央社/張茗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