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界擔心,新冠肺炎使國際原料藥斷鏈,擔心藥品短缺。食藥署12日表示,短期尚無藥品因疫情影響導致供應短缺,因應疫情長期發展,食藥署預作多項應變措施,包括盤點可能受影響的原物料、鼓勵業者先行尋找原料藥替代來源、加速審查業者原料藥申請案,也研擬補貼措施,降低業者取得原料藥增加之成本負擔。
食藥署呼籲醫療機構勿因恐慌提高庫存,希望業者依適當供貨比例,供貨到醫療機構及藥局,避免供應分配不均之。
食藥署提到,台灣製藥業者原料藥源自中國大陸占比約三至四成,農曆春節前與製藥相關公協會多次討論,業界表示一般原料藥維持三至六個月以上庫存,也多有其他國家來源可供替代,目前積極尋找更多其他原料藥來源,食藥署後續亦加速審查自用原料及新增原料藥來源申請案,以確保業者取得所需原料藥,避免藥品短缺。
台灣製藥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昨日指出,依近期公會向同業進行的缺貨調查,國內業者均仍有三個月以上的庫存量,足以供應各醫療院所所需。業者也依照政策指示,依各醫療院所或藥局前一年的月平均量做為供貨之基礎,避免因囤貨形成的缺貨恐慌。
製藥同業公會表示,全球的原料藥廠或製劑廠,極大比例仰賴中國及印度(包括原料起始物及中間體)的供應,全球原料供應鏈的變化仍待觀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41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