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經濟日報社論/籌組抗疫國家隊 搶全球商機
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四個月,國際上普遍預測到明年以前疫情都不能完全根絕,由於全球主要國家都被捲入,各國應對的動作愈來愈積極,生技產業是被寄予厚望的抗疫產業,除了降低人命的損失,控制疫情更能減低對經濟的衝擊。對抗新冠肺炎的生技商機涵蓋防範與治療兩大領域,前者包括快篩檢測試劑,後者有疫苗、藥物等,其他配套的裝備包括口罩、消毒、呼吸器等,未來數年的需求肯定會大幅增加。

台灣防範新冠肺炎疫情起步的早,在發現抗疫最基本裝備口罩的供給缺口後,政府立即出資籌設口罩產線,並整合工具機與口罩上游紡織原料業者,讓口罩國家隊在一個半月內順利投產。雖然醫療口罩目前還無法出口與銷售,但已充分發揮了防範疫情的功能。在此基礎上,政府應該進一步思考推動防疫國家隊的可能性,除了抗疫裝備的自給自足外,也可搶占全球抗疫商機。

以新冠肺炎在全球擴散的速度來看,未來幾年各國都要購置相當數量的快篩或檢測工具,過去一個多月來各國都在加速開發快篩產品,技術高低會影響快篩檢測的成功率與時間長短,台灣已有單位開發出快篩的原型,但距離真正生產銷售還要數月時間。

在過去幾個月中,政府對防疫國家隊的目光還停留在較淺層之處,也缺乏整合國內各業者的高度,這些都亟待政府出手解決。以口罩為例,醫療口罩是極成熟、毛利低的產業,也因為這個原因,這幾年中國大陸成為醫療口罩的主要生產國,台灣無法跟大陸比拚低成本生產口罩,但我們卻可以在口罩使用的紡織材料上下功夫。

近年大家熟悉的N95口罩,其對抗病毒的關鍵在於帶電不織布,這項發明不但讓醫療人員擁有對抗病毒的武器,也成為長久的抗疫商機。台灣在口罩國家隊一事上能獲得成功並非僥倖,台商之前在工具機、熔噴不織布等領域累積的底氣,在這次疫情中充分展現價值。

政府必須在口罩國家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防疫國家隊的深度與廣度。目前防範新冠肺炎的商機已擴及到快篩、藥物與疫苗的研發上,台灣生技業規模難以與歐美大廠相比,但我們的研發能量與人才並不輸歐美。如果要在短時間內開發抗疫的裝備與藥物,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單一廠商很難負擔開發成本與承擔風險,亟需透過政府的引導與協助,藉由公私部門的結合,加速台灣廠商在抗疫產品技術的研發與商品的推出。

在17年前SARS發生時,台灣生技產業尚在起步階段,過去十多年生技產業已形成聚落,產業規模正逐步茁壯,此次新冠肺炎對台灣公衛是一大挑戰,對生技產業來說卻是一個巨大機會。我們建議政府盡快選擇能兼顧防疫需求與潛在商機的生技產品,像是病毒篩檢、血清檢測、疫苗開發與抗疫藥物,可考慮藉由投入國家資本、稅負減免、法規鬆綁等方式,鼓勵國內產業合組聯盟研發新技術與新產品,同時間也要透過天使投資的方式,鼓勵新創產業投入抗疫產品的研發。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醫療口罩是一個單價不到2元,且國內廠商生產興趣缺缺的產品,但疫情爆發後,醫療口罩堪稱目前全球最熱銷的產品。在對抗疫情時,除了口罩以外,還會有更多的新興商品會冒出頭來,台灣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選擇具競爭實力或潛力的生技產業加大投資規模。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一個新興傳染病,在下一個挑戰出現時,台灣抗疫國家隊不但可以當國人抗疫的後盾,同時也可掌握商機。口罩國家隊不應是終點,而是抗疫國家隊的起點。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492318

出處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