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冠肺炎衍生的「藥物研發、檢測試劑、疫苗發展」等需求,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24日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表示,台灣建立了生物檢體收集機制,也搭建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及分析技術支援平台」,提供相對完整、單一窗口且多元的服務,像是提供病毒液測試、仿檢體測試、檢體測試、病毒融斑抑制實驗等服務。
司徒惠康解說,服務有二,第一是生物檢體資料庫平台,衛福部長陳時中2月6日就要求國衛院,整合學研機構、醫療院所或業界等需要生物檢體時,要建立系統性的收集機制。
因此國衛院召集各醫院感染科主任,訂定SOP,考量鼻腔、咽喉腔,在採集、運送、保存過程會有生物安全相關疑慮,因此決議生物檢體採集,將以血液為主。目前已經收集74件血液檢體,陸續有業界申請,並有2案子通過,本周將提供檢體。
第二是針對P3實驗室,也就是「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BSL)」第3級(BSL-3),司徒惠康說,國衛院攜手中研院、台大、長庚、成大等機構,整合出一個技術平台,4月7日官網上線,至今已經收集20件申請案,包含疫苗、試劑等需求。
司徒惠康說,指揮中心研發組分成藥物、疫苗、檢驗三個小組,各有審查委員,將經過快速審查,把需要生物檢體、需要P3實驗室活體病毒測試的申請案快速媒合,將這些產品媒合給不同的醫療院所,在符合科學進程、倫理規範下推動。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24003035-260407?chd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