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美國製造擬擴及生技 台廠警戒
內容

白宮正在研擬一道行政命令,要求特定的「必要藥品」必須在美國製造,可見美國政府視為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除了半導體和國防,如今範圍將擴大到製藥、醫療器材領域。

彭博資訊取得一份長達9頁的草稿中說,「我國迫切需要在必要藥品、醫療對策方面減少對外國製造商的依賴,以確保充分、可靠的長期國內生產」,以防止供應短缺,且在必要時「可動員國家公共衛生工業基礎」以確保供應。據彭博報導,此行政命令仍處於初步階段,尚待總統簽署。

此行政命令將規定,所有聯邦政府的合約中供貨來源僅限美國的製造商,並規定生產必須交給多家公司,以確保價格競爭。凡用於因應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或生化攻擊的藥品和醫材,都在此行政令的規範之列。至於「必要藥品」清單,將在稍後確定。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官員去年10月在國會作證時曾透露,美國約72%藥品原料供應商位於海外,其中有 13%在大陸。

FDA數據也顯示,美國藥品有90%仰賴進口,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對此國會議員和行政官員已示警,美國若在醫藥資源上繼續依賴大陸,可能衍生供應鏈的種種問題。

然而,目前並不清楚,這項行政命令是否就是美國貿易代表納瓦羅所推動的同一道命令。納瓦羅之前曾表示,希望透過行政命令降低美國對外國製藥品的依賴。

納瓦羅規劃的這道命令,將簡化主管機關批准「美國製造」藥品的程序,並限制美企在海外生產藥品。他也打算規定美國政府機關只能採購美國製造的藥品。

尤其,近日台積電宣布將赴美設立先進製程廠,以及美國再次對華為下禁令,生技業界更認為,即使目前美國政府尚未傳出正式發布命令,但美中貿易戰再度開打的時機敏感,相關消息恐非空穴來風。

新藥開發 較不受「美國製造」影響
美國政府傳正研擬戰略物資限制採購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政府及特定單位僅能採購「美國製造」品,此舉被視為美中貿易與科技戰的延伸,不過,此舉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學名藥和生物藥「藥廠」受影響較大,研發層次的新藥公司應不受牽連。

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說法,供應美國原料藥的製造商,有七成位於國外,其中包括有13%在中國大陸,如此高比例依賴海外的情形,讓美國政府重新思考在地製造的問題,同時也將促進美國政府鼓吹國防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還有退伍軍人事務部等政府單位,只採購「美國製造」的醫藥產品。

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認為,大環境的改變,台灣生技廠商可能因此受影響,但該命令尚未頒布,僅知命令規範的是美國官方單位,而最受影響的品項是藥品,因此必須關注後續命令細則,以確認受影響範圍。

台廠生物相似藥廠中,目前僅泰福在美國具有合格製造廠。由於泰福的布局,就是以產品初期研發放在台灣實驗室,後期的製造生產都在美國,而拿泰福首個生物相似藥產品TX01來說,競爭對手山德士(Sandoz)、梯瓦製藥(Teva)等,製造地都不在美國。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576334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576332

出處 經濟日報/編譯劉忠勇、記者陳書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