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亞洲生技大會登場 疫情中全球首場大型國際生技展會
內容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今(22)日至26日盛大展開亞洲生技大會,是全球在疫情中第一場以實體在線(Online + Live),線下與線上結合之形式舉辦的國際性生技大會。五日活動內容將包括全球24小時線上商機媒合、線上論壇、公司展望說明會及新創團隊簡報、互動式線上展覽,同時舉辦實體展覽與論壇,全球共超過600家公司參與,超過1200個實體及線上展覽攤位。

今年大會以「危難中找尋生機」(Finding Cures in the Crisis)為主題,涵蓋全球抗疫、先進療法、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及投資與區域合作等5大領域、14場論壇,廣邀國內外頂尖專家集思廣義,為生技產業找出疫情後的下一波新佈局及新機會。

疫情中全球首場全新實體+線上模式 吸引國際專業人士及生醫加速、創投機構參與

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全新實體+線上模式,及積極透過國際網路宣傳,讓觸角更深入到國際,吸引更多國際專業人士、歐美亞知名生醫加速器及創投機構參與,包括:禮來亞洲基金、Axil Capital、Cobro Ventures、SmartLabs、Premier Partners、J&J Innovation、日本官民基金INCJ、丰川資本、Unicorn Capital Partners等等。

國際藥廠也透過演講、參展或參與商機媒合方式與會,包括安進、安斯泰來、阿斯特捷利康、百靈佳殷格翰、必治妥施貴寶、中外製藥、德國默克藥廠、大塚製藥、輝瑞、賽諾菲、諾華、羅氏、默沙東、嬌生;國際醫材廠商則有思拓凡、必帝、愛德華生命科學、賽默飛世爾科技等廠商。

論壇及展覽部分,除了開辦線上形式,隨著台灣疫情解封,大會也開放註冊者至南港展覽館2館現場與會,參觀實體展覽及參與現場演講或觀看演講影片。一對一商機媒合部分,今年首次採以「線上模式」進行,提供更多尋求國際伙伴、洽談合作及探索授權募資的新機會。

從疫情中突圍 線上+實體展覽 讓世界更看見台灣生技能量

實體展覽共有496家公司參與,1077個攤位,包含國家館、國際藥廠、精準醫療、細胞及再生醫療,還有科技部新創團隊共50個團隊參展,更因臺灣在此次抗疫表現傑出,新增了「國際防疫形象館」。

線上展覽平台更是全臺首創,參展廠商能以圖像、海報、影片設計布置攤位,更提供展出機構與參觀者互動、交換聯絡方式,並可自由加入聊天室與各國專家交流,進行可攜式資訊收集。

五大主題論壇 諾獎得主本庶佑跨海演講

今年五大主題論壇結合了產官學研各界共同籌辦。包括工業局、生技中心、工研院、資誠、台杉、北醫、中研院、國衛院等參與,匯集上百位國際知名講者。

李鍾熙表示,除疫情外,癌症治療依舊是全球關注的重點,細胞療法、免疫療法的發展都與癌症治療息息相關,因此特別邀請到專精於免疫療法的諾貝爾獎與唐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在線上分享癌症免疫治療的未來發展。

今年更是精準醫療的關鍵年,是人類基因草圖於2000年6月27日公布至今滿20周年,這20年來從完成基因定序到診斷、新藥開發與對癌症精準治療都有重大的影響,亞洲生技大會中將有多位專家針對精準醫療的發展進行探討。

新科技的進展探討,則邀請到曾榮獲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日本慶應醫學獎(Keio Medical Science Prize) 等全球性獎項的Hans Clevers演講。

AI與生技醫療的結合是此次全球抗疫的關鍵,今年大會因此特別開闢2場論壇,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AI加速新藥、疫苗開發,跨域結合打造智慧醫院、智慧醫療照護。

大會並邀請國、內外抗疫專家學者,賴清德副總統將以「後疫情時代建構生醫生態系」為題發表線上演說,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亦受邀出席演講,連續二日論壇將聚焦流行病學、檢測、藥物與疫苗開發、大數據、科技開發、產業發展等,不僅分享臺灣防疫經驗,也盤點疫苗與新藥的開發進展,展望未來全球抗疫發展。

集結歐美台日、以色列、義大利上百家新創團隊及公司簡報

今年公司展望說明會擴大規模舉辦逾50場,並首次採線上方式進行,包括國內生技、製藥、醫材、檢測廠商,及歐美日、以色列、義大利等國際廠商參與,如:IQVIA、Insilico(英科智能)、義大利7家及以色列10家生醫新創公司團隊、以及大和企業投資(DCI) 等主題議程。另也有科技部生醫生態發展辦公室(BEST)、SPARK Asia、生醫商品化中心BMCC等單位,總計45家新創團隊共同參與。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4/4717504

出處 經濟日報/蘇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