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脂體3日發布,其治療新冠肺炎新方案 – 羥氯喹寧微脂體吸入懸浮劑TLC19的科學報告,已通過同儕審查,將被刊登於國際知名SCI期刊「臨床及轉譯科學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CTS)」。
CTS期刊為美國臨床藥理學和治療學學會(ASCPT)的官方期刊,重心為呈獻能將非臨床試驗數據橋接應用至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之原著研究文獻。
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CTS期刊中的COVID-19特區刊載了許多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其中包含了各種具潛力之藥物,如瑞德西韋、法匹拉韋、和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的臨床藥理學研究文獻。能在此國際知名期刊中與分享這篇通過同儕審查的報告,實屬殊榮,除了能在抗新冠肺炎領域增加能見度外,更肯定了台微體將一個抗病毒藥物直接帶至肺部並增加暴露量之開發策略。
葉志鴻表示,在這新冠肺炎大流行非常期間,台微體對各種合作開發模式持開放態度,歡迎各生技公司與國際藥廠,若有對抗SARS-CoV-2病毒藥效高但生體可用率低的候選藥物,可透過台微體獨家的微脂體吸入式劑型重新包裹,來創造更多可行的抗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來解決這個全球性流行病。
此研究為台微體團隊與台大醫院感染科,及呼吸治療科翹楚的合作成果,獲得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及教授既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ISHAM)董事及副會長陳宜君醫師,及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資深胸腔內科吳惠東醫師之擁護及支持。
陳宜君醫師表示,對於受新冠肺炎影響的族群,最需要一個價格合理又容易取得和使用的方案。將羥氯喹寧的給藥途徑從口服改變為吸入式,可大幅增加呼吸道和肺部的暴露量,同時減少系統中的暴露量。另外,微脂體製劑可增長藥物在肺部滯留時間。很高興這些原理在此臨床前研究中實現,更期待在臨床試驗中看到更多令人鼓舞的數據。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4986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