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產能將有重大突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透露,未來國衛院將申請「疫苗二廠」,擴大產能,另有一家國產疫苗廠,年底產能可望高達1.2億劑,不只自用還能外銷。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延燒超過一年,未來隨疫苗開始接種,疫苗安全性問題恐接踵而來,何時能開放出國旅遊又免檢疫,也將是政府面對的一大考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4日晚間接受電視台專訪時表示,各界都知道台灣防疫能成功,是全民努力的功勞,只要大家一條心,仗就能打贏,未來針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除了原有的預防接種救濟辦法,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將成立平台,發揮專業解析國內外廠牌疫苗讓民眾清楚了解。
除了進口疫苗,國產疫苗研發進度也是台灣民眾關注重點。陳時中說,國產疫苗目前臨床試驗相當順利,考量疫苗是國家重要的防疫物資,必須掌握在台灣自己的手上,因此未來疫苗採購、使用會漸漸從進口疫苗轉移到國產疫苗上,國衛院也正在申請建設疫苗二廠,未來無論因應什麼疫情,都能迅速研發、做出少量疫苗並且加快臨床試驗進度,相關成效清楚後,技術轉移腳步也能更快。
衛福部長陳時中5日表示,國衛院現有一座研發用的疫苗廠,已規劃興建第二座,盼能因應未來新的疫情發生時,加快臨床試驗的腳步,全案已送至國發會討論,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對此,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表示「樂觀其成!」因為國內疫苗自製率只有8%,未來有政府的疫苗廠投入,且是以先導工廠模式,投入臨床、新型疫苗的開發,將有助於提升國產疫苗研發能量和生產製造能力,前進國際打世界盃。
生醫業者也表示,目前國內除了流感和即將投產的腸病毒、新冠疫苗外,全部都是進口;這次發生的新冠疫情,就讓政府感受國產疫苗自製率提高的重要性,若以後能提高疫苗的自製率,對國人的健康也是一種保障。
行政院長蘇貞昌、陳時中等部會首長5日赴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包含立委王定宇、陳以信等藍綠立委均關切台灣疫苗研發進度,兩人均詢問陳時中,國衛院在病毒株研究上,自有一座疫苗廠,類似像國軍的中科院,將技術與製造放在一起,面對未來新的疫情,「疫苗二廠」何時能開始興建?
陳時中明確回答,國衛院的「疫苗二廠」是屬於研發用,目前尚在規劃階段,不過衛福部已將計畫送至國發會討論,他希望能夠在三年內完成。設置的目的是因應未來若出現新的疫情,都能迅速研發、少量生產、加快後續臨床試驗的進度,無須再對外委託,釐清成效後,也能加快技術轉移的腳步。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國際科學上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會「流感化」,變異病毒可能超出疫苗範圍,因此未來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研發過程又需要「小量的量產」作實驗所用,因此國衛院的疫苗廠是著重研發及小量量產。
新冠肺炎疫苗除了對外採購,台灣本土疫苗何時能出爐呢?陳時中表示,國內兩家藥廠「聯亞、高端」已進入二期,預計可在7月進入量產,他有八成把握。其中一家國產疫苗廠估可月產2千萬劑(年產1.2億劑),台灣將同時擁有國產跟進口疫苗,未來甚至可外銷。
至於疫苗護照,陳時中說,雖世衛組織(WHO)建議現在別實際運用,但已經有很多國家、組織啟動研究,對各國的疫苗護照規格及認證方式,台灣正搜集資料,即便短期內難實施,但未來有一天總會用上。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306000165-260202?chd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