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料藥廠為避免陷入中國、印度價格競爭,近年轉型利基型藥品,中化生、生泰、松瑞藥 、神隆海外布局效益顯現,並陸續啟動擴產計畫,不僅有助增加營收與獲利,國際市占更是往上提升。
全球原料藥供應國分別為中國與印度,價格也掌握在賣方市場,尤其疫情期間,兩國限制原料藥境外數量,導致原料藥陷入嚴重短缺,藥價平均調漲 1 成,台廠為避免價格競爭,考量長期營運成本,轉攻利基型藥品並已見成效。
生達總經理范滋庭指出,過去多角化營運策略難以在國際上立足,需改變營運策略走向,聚焦公司產品線優勢,因此集團規劃資源整合,將旗下原料藥合成部門業務改由生泰承接。
生泰旗下原料藥外銷營收比重達 9 成,承接生達原料藥部門後,將可新增特殊賦形劑與動物用原料藥等新事業,有利原料藥到製劑的垂直整合,估每年可帶來逾 2 億元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