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創新平台/創新植物藥 從需求找方向
內容

香氣幽雅迷人、色澤金黃、深受國人喜愛的花草茶「杭菊」,也是治療乾癬症藥的原料?工研院生醫團隊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開發以杭菊為原料的乾癬用植物新藥PTB323X,突破植物藥研發瓶頸,同時解決現有用藥具類固醇高副作用問題,造福廣大病友,也榮獲工研院傑出研究獎金牌的肯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1.25億乾癬症病患,多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外用藥治療,然而長期使用類固醇易產生皮膚變薄、焦慮、免疫系統變差、難以控制體溫與代謝、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經濟部技術處長期投入創新生技與醫藥領域研發,累積創新能量,在面對植物新藥廣泛應用需求及龐大的市場潛力;因此,運用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以現代醫學及科學的方法進行植物植物新藥研發,打造新藥開發技術與布建相關場域,從創新的藥用植物來找解方,為人民健康安全謀福利。

「當醫師聽到我們在開發不含類固醇的乾癬新藥時,都相當感興趣及躍躍欲試,」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組長潘一紅回憶,憑藉著共同想為病患解決用藥副作用的目標,後續也獲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大醫院、高雄榮總、高雄長庚等專業皮膚科醫師的熱心參與投入,協助工研院植物新藥PTB323X進行學研型臨床及研究,讓開發過程如虎添翼!

有了明確的目標,團隊首先從選擇源料開始著手,怎麼知道杭菊對乾癬有療效?潘一紅打趣,「這過程好比大型選秀,」好在團隊先從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建置並累積超過2,000種本土藥用植物的「藥材萃取物資源庫」中進行篩選,嘗試過幾百種植物,做了上千次實驗,選出10種較具潛力者;再比較這10種植物的易栽植性、產出品質掌握性、製程上專利價值,甚至成本競爭力等,杭菊最終脫穎而出。

選定了物種,團隊進一步藉由調控環境、氣溫、光線以及營養源設計等細節,提高關鍵基因轉換效率,使植物原料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增加40倍。同時在中段製程部分,以藥用成分生物轉化及純化技術,去除植物原料中不需要的成分,使有效活性成分增加十倍、純度提高72倍。最後,以藥用成分群組最佳活性配比技術,找出最佳的活性成分配比,以達到最佳藥效,精準的提升藥用成分與配比。

經過了三年多的歷程,工研院植物新藥PTB323X在2020年通過TFDA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也榮獲2021年工研菁英傑出研究獎金獎的肯定,未來將可望技術移轉給相關的藥商,協助醫藥產業生產新藥及投入相關應用,積極布局植物藥市場,提供病患更多更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602092

出處 經濟日報/李珣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