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與國際藥廠 利益回饋機制掀話題
內容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與國際藥廠合作有雜音,羅氏大藥廠過去兩年與衛福部協商,要與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進行合作。部份專家私下擔心,台灣人基因原始資料(Raw Data)會不會流出海外,未來的利益回饋機制是否公平。

對此,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昨(18)日說明,由羅氏大藥廠帶頭發起,針對台灣2,000名癌症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後續的基因資料所有權仍屬於台灣,但是羅氏大藥廠將可擁有一年至一年半的優先使用權。司徒惠康強調,未來其他國內外藥廠及生醫產業也有權利運用這些基因資料進行研究。

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中央辦公室執行長黃秀芬也強調,這次計畫是與羅氏大藥廠合作,但是各醫院進行的基因檢測,基因資料仍為台灣公共財。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已有許多國家透過政府公部門或是學研界資源,建置各類人體生物資料庫,但各國對這些生物資料的應用規範不同,大陸是嚴格禁止任何人體組織、血液、基因資料輸出海外,連外商公司想在大陸成立基因檢測公司都不被允許;日本及美國民間研究機構對於基因資料運用,則收取高昂的使用費用,而且嚴格限制原始資料釋出。

部份專家表示,這些人體生物資料若是提供非營利的醫學研究使用,尚無任何利益回饋是否公平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71/5826351

出處 經濟日報/謝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