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製藥CDMO(委託開發與生產)在國內大行其道,台康生技、永昕生醫都有持續擴建CDMO廠的規畫。專家表示,這些生技CDMO廠每次擴廠需資金都在10億元以上,隨著各公司業務量愈來愈多,後續建廠金額都有機會挑戰百億元。
台康生技今年以來持續接獲CDMO新客戶訂單,既有客戶需求也持續增加,該公司今年前十月營收13.8億元,和去年同期比年增50%,台康表示,將上修擴產計畫,竹北廠明年產能將從原訂的2.4萬升提升至2.6萬升,明年總產能要比今年增加近三倍、達到3萬升規模。
永昕生醫目前已有兩座廠房,第一座廠房產能2,500升,第二座廠房今年底完工,產能可達8,500升。永昕董事長林榮錦又計劃投資30億元蓋第三座廠,打造細胞治療的代工產線。
CDMO租稅優惠 生技業盼擴大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年底落日,立法院正在審查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有財會專家指出,新版生技醫藥條例將CDMO(委託開發與生產)納入租稅優惠適用範圍,但是額度僅限於企業當年度投資金額10億元以下,與韓國生技廠動輒百億的投資規模相比,差距甚遠。
自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各國紛紛強化對疫苗及生物藥品製造實力,經濟部今年初傳出將規劃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後,不久就傳出政府要將CDMO納入條例,包括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前松翰科技董事長陳賢哲等企業家更用實際投資行動表態對CDMO廠的支持。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常務監事曾惠瑾表示,新版生技醫藥條例正在立法院審查,她非常感恩朝野立委都支持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率維持35%,以免被誤以為降為25%抵減率是對生技醫藥產業支持度的縮水。但是多數人可能忽略,生技醫藥條例另有一項CDMO條文,也值得關注。
根據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第6條規定,生技醫藥公司投資在生產製造所使用的全新機械、設備或系統,其支出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合計達1,0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的範圍,得選擇以下列方式之一,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一經擇定不得變更。其各年度投資抵減金額以不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為限…。」
曾惠瑾表示,政府今年起多次宣示要大力扶植生技藥品的CDMO發展,但是參考亞洲鄰國南韓,2021年對生技製藥的投資金額1.7兆韓元(約新台幣400億元),南韓民間40多家廠商預計至2023年共同投資10兆韓元(約2,400億元),其中三星與Celltrion兩家韓國廠各自打造共座生物製藥廠,投資金額各為1.7兆韓元與5,000億韓元,換算新台幣約在400億至120億元之間。
反觀台灣,郭台銘投資50億元給台康生技、陳賢哲投資20億元給北極星藥業,兩位企業家投資台灣生技公司助其發展CDMO,資金規模與南韓比較仍有一段距離,但是曾惠瑾指出,政府正應以更友善的租稅獎勵措施,讓企業願意投更多資源創造台灣CDMO的國際競爭力,而不是以10億元為上限,限制了企業擴張的企圖心。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893063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893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