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生華藥品開發邁大步,繼今年拿到新複方新藥藥證後,預計明年第一季取得台灣首張周邊血管阻塞學名藥藥證,搶攻台灣上億元市場,此外,與台康生合作開發的骨質疏鬆生物相似藥,明年也將申請台灣藥證。
東生華開發的學名藥A21可增加血流量及抑制血小板凝結,產品適應症為改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以及血行再建術後的血流維持,有望成為台灣首張學名藥證,初估台灣產值約1億元、海外則近3億元。
至於第三階段則會依照日本、美國、中國等當地藥證規定,執行大型三期臨床試驗,試驗完成後再依序申請藥品查驗登記,初估至少需要2023年後才會陸續取得藥證。
其他藥品發展方面,東生華旗下降血脂新複方新藥RETA19,與國際藥廠默沙東的專利訴訟案取得勝訴,此外,也收到台灣衛福部審查完成通知,預計明年第二季取得健保給付,全面打入健保市場。
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上高血脂病患超過500萬人,每年健保給付降血脂藥品市場約70億元,其中40%屬於高強度降血脂藥品市場、約28億元,也是東生華積極搶攻的市場。
健保砍價轉往照護新領域 目標2025年前上市10項檢測醫材
東生華總經理楊思源表示,健保藥價每年調降,又以心臟血管用藥降幅最大,也是公司拓展領域之一,因此近期積極往病患照護等新領域發展,目標2025年前上市10項檢測或醫材。
據健保署統計,今年藥價前三名藥品分別為心臟血管用藥、神經系統用藥以及全身性抗感染劑,其中,心臟血管用藥降幅前三名,包括冠脂妥達14.1%、其次為立善妥降幅約12.2%、力清之也有8.4%降幅。
楊思源指出,面對健保砍價,除了增加自費市場產品比例,並以醫師推薦的處方藥為主外,也拓展病患照護等新領域,包括篩檢治療的檢測產品,及治療相關、副作用照護等醫材品。
東生華目前共有四大檢測技術平台,包括NGS次世代定序、CTC循環腫瘤細胞、DNA甲基化與粒線體DNA,其中透過粒線體DNA技術平台開發的檢測產品MPTA20,針對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驗異常者,可藉此監控病況減少不必要的切片。
楊思源表示,MPTA20目前與長庚醫院泌尿科及英國實驗室合作,進行200人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明年完成試驗後,年底送查驗登記,初估每年可提供超過4000名病患。
►資料來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93022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9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