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陶秘華、細生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院長廖俊智團隊搶先全球,在一月卅一日發表第一個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次世代mRNA武漢肺炎疫苗,於Omicron株偽病毒測試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為原始株mRNA疫苗卅七倍;小鼠實驗也證實,第三劑追加劑若施打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可對抗目前所有變異株。
冠狀病毒變異快速,Omicron去年十一月廿三日在南非首度出現,短短不到四月,已取代Delta成全球主要流行株。陶秘華表示,去年十一月廿六日WHO公布Omicron基因序列,中研院十二月初就開始Omicron的mRNA疫苗開發計畫,三週之內陸續完成疫苗模板製作、mRNA疫苗的實驗室生產。
混用變異病毒 效果更強
團隊分別用武漢株、Delta株、Omicron株、混合Delta與Omicron株打造mRNA疫苗,透過偽病毒測試產生中和抗體濃度。陶秘華指出,原始株疫苗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濃度只有抗Delta的十二%;若用Delta株設計疫苗,抗Omicron效果只有抗Delta的廿二%;若用Omicron株設計疫苗,抗Omicron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比武漢株疫苗抗Omicron高出卅七倍,但對抗其他變異株則幾乎無效;若採混合Delta株、Omicron株所製的疫苗,以及二價疫苗,具有抗Omicron效果,對抗其他變異株也有一定成效。
陶秘華說,此成果不僅呈現台灣領先全球先行於實驗室打造Omicron疫苗外,也提供疫苗廠未來病毒株選擇參考。
供疫苗廠病毒株選擇參考
該團隊透過小鼠實驗測試,小鼠一年前已接種兩劑武漢株疫苗,再接種Omicron疫苗後,可誘發高效價廣效中和抗體並產生T細胞反應,對所有變異株都有用。陶秘華說,研究和美國NIH和莫德納疫苗廠四日所發表的猴子研究結果一致。
團隊已將相關研究數據揭露於未經同儕審查的生物學研究預印網站《bioRxiv》,預計二月中旬投稿正式期刊。
►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99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