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29日表示,近年來全球生技投資有增無減,國內生技產業募資卻遭遇困難;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程度,與他國相較仍很大的努力空間。他建議政府應發起成立大型生醫基金、鼓勵高科技業投入更多資金在生醫領域,甚至應加強與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交易市場的合作。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協會今日晚間舉行「下一波生技投資」論壇,邀請到美國前十大醫療的Danasher集團中國創新中心副總裁Samuel Ngai、美國投資基金Fusion Fund創辦人張璐,以及Nasdaq大中華區業務發展副總監陳淑敏發表專題演講。除了三位講者外,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台杉投資生技事業負責人沈志隆、及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等生醫投資專家也在現場進行座談。
李鍾熙表示, 這幾年來全球生技投資有增無減,但國內生技產業募資卻普遍遭遇困難,許多優秀的生技公司因國內募資困難,紛紛轉向國外募資,並將公司登改轉到境外公司。
他強調,國內資本市場對生技產業助益非常有限,最近許多優秀的生技公司都規劃在其他國家上市,如何能更充份發揮台灣資本市市場功能、留住優秀的生技產業,是當前我們應要面對及克服的問題。
李鍾熙表示,生醫產業的發展需要靠兩隻腳來奠基,一是技術與人才,另一是資金。多年前許多海內外專家的鼓吹下,政府原本有意成立300億元大型生技基金,上月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至總統府拜會蔡總統時,他再度建議政府發起成立大型生醫基金。而國內資通訊產業發達、資金雄厚,如何引導這些高科技產業更積極投資或投入生技產業,也是大家應該重視的問題。
今晚專題演講人之一陳淑敏表示,台灣的科技產業非常發達,但是受限於在台灣資金募集有限,若要到美國發展,經常得面臨資金不雄厚的問題,而生醫產業研發周期長,更是需要資金協助,因此很期待政府的證交所或櫃買中心能與美國Nasdaq交易所合作,或是讓台灣的交易所、櫃買中心在至美國設辦公室,方便促成兩邊的企業在不同資本市場更靈活的交流管道。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201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