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2024年全球銷售額將達120億美元商機,生技中心(DCB)已全方位開啟核酸藥物的關鍵技術研發,執行長吳忠勳29日表示,目前已建立長鏈核酸、短鏈核酸、LNP包覆技術、細胞治療、病毒載體等,最快今年分割成立新公司。
吳忠勳表示,核酸藥物具有特異性強,製備過程相較蛋白質藥物簡易,只要掌握體外轉錄(IVT)的方法,及表現載體或LNP包覆關鍵技術即可。早期多應用於遺傳性疾病,近年來,核酸藥物的適應症逐漸擴大,尤其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急需控制,更加速核酸藥物與疫苗的發展。
根據BioPharma Dealmakers的統計,2020年核酸藥物的全球銷售額約為35億美元,推估2024年全球銷售額將連120億美元,2020~2024年的複合年成長率達27.9%,被視為下世代高速發展的藥物領域。
吳忠勳說,生技中心已全方位開啟核酸藥物的關鍵技術研發。長鍵核酸藥物部分,運用COVID-19mRNA疫苗製程技術,驗證自行開發核酸製程平臺,包括:規模化生產製程、脂質奈米微粒(LNP)包覆製程、昆蟲細胞病毒載體生產等多項產品驗證平臺,為核酸藥品開發與製造提供利基平臺,除了發展自有核酸藥品外,也可協助產學研加速新穎核酸藥物開發與量產。
短建核酸藥物的開發上,則已建構百克級核酸藥物合成技術平臺,建立模組化及建核酸藥物常用基因片段資料庫,並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發專一性TXNDC5核酸藥物,為治療多重器官纖維化疾病開啟一道新曙光,堪稱是目前全球器官維化治療藥物市場中,TXNDC5核酸藥物可發展為first-inclass新藥且前景可期。
吳忠勳說,核酸藥物的開發技術門檻與市場法規複雜度遠超越傳統小分子藥物,促使產業更趨分工。目前核酸藥物的開發仍以歐美居領導地位,亞洲於核酸藥物的研發、製造仍缺乏完整的與量產設施,因此,鄰近的韓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均將核酸藥物的開發視為必爭之地。
他認為,相較國際大廠在傳統抗體及蛋白質藥的領先,國內的核酸藥物仍有機會追趕,生技中心已規劃最快今年分割成立新核酸藥物新公司。
►資料來源: https://ctee.com.tw/livenews/aj/ctee/A881310020220729185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