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藥廠兩路並進 心血管藥可望重拾獲利
內容

治療高血壓、降膽固醇等心血管藥,曾經是藥廠金雞母,被低價學名藥攻占市場後獲利黯淡,但在製藥商砸大錢研發新藥或併購同業取得關鍵技術後,心血管藥物市場可望重拾獲利榮景。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耗資近100億美元,併購美國生技公司The Medicines從中取得技術後,於近日推出降膽固醇新藥。美國跨國製藥商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130億美元收購同業MyoKardia之後,開始銷售新一代心臟病藥物。

藥品定價向來是棘手議題。新一代降膽固醇藥「PCSK9抑制劑」銷路不佳,此藥須靠針劑注射,標價又比立普妥(Lipitor)等常見的降膽固醇處方藥─他汀類藥物(statins)來得高,statins當中大半都是價格較低廉的學名藥。

而開發其他心血管新藥緩不濟急,比方說對實驗性藥物進行臨床試驗,需要較多受試對象,耗費的時間又比癌症療法研究還長。況且多數心臟藥物針對的病況,比單基因突變引發的腫瘤更複雜。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加上對於作為心血管疾病研究基礎的分子生物學,有更深的洞見,讓製藥業重燃心血管治療藥的興趣,他們看到心血管藥市場潛在的蓬勃商機。

投資機構Cowen & Co預測,規模480億美元的全球心血管藥物市場,2026年會在新開發藥品助攻下再增加170億美元。

分析師預估,默克(Merck)新一代高血壓藥,可望挹注藥廠年營收40億美元;諾華的降膽固醇新藥,每年可替藥廠進帳60億美元。

治療高血壓及降膽固醇藥物,驅動製藥業成長已有數十年時間。調研機構Evaluate資料顯示,輝瑞(Pfizer)旗下的立普妥等降膽固醇藥物,2010年將心血管藥市場規模推高達近870億美元。

隨著這類藥品專利到期,低價學名藥殺進市場,原廠心血管藥銷量暴跌,製藥商遂轉攻其他更有利可圖領域,像是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

但醫師表示,多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舊有藥品的療效不佳,或可寄望新藥開發。世衛組織指出,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頭號死因,每年奪走約1,800萬條人命。

出處 工商時報/吳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