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清冠引路植物藥全球夯 台廠喜迎轉骨大補丸
內容

全球感染新冠病毒株Omicorn人數激增,由台灣中藥界齊心齊力研發的「清冠一號」,適時在防疫上發揮功效,在海內外掀起一片搶購熱潮,民眾買不到清冠一號,甚至就買防疫茶、類清冠,保平安。

本刊調查,這波清冠一號熱銷,不但讓順天堂、勝昌等老牌中藥廠營運吃大補丸,更讓中藥與保健食品業者產生「轉(骨)大人」的念頭,燃起挑戰門檻更高的植物新藥市場的雄心壯志,希望打鐵趁熱,有朝一日能大啖全球兆元植物藥商機。

今年3月的全英羽球公開賽,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因確診新冠肺炎滯留當地治療,當時的他透露,還好有熱心華僑送上清冠一號,服用後大幅舒緩不適…。

場景轉換到美國馬里蘭州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2022 Select USA Investment Summit),這是6月底美國商務部為促進外商投資舉辦最高規格活動,當親赴會場的駐美代表蕭美琴一拿起清冠一號,來自全球新創、投資者及業界領袖等與會貴賓歡聲雷動,促使順天堂、莊松榮、勸奉堂、立康、天一、漢聖、勝昌、華佗扶元堂等八家授權業者躍上檯面,讓這支由百年中藥製廠和掛牌生技公司組成的抗疫國家隊,提高國際能見度,在展場活力四射。。

根據Global Botanical Drug Market報告指出,全球植物藥市場到2028年可達431.5億美元,換算新台幣超過兆元,市場潛力不可小覷。

不過,一手催生清冠一號的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向本刊分析,這塊大餅長期由歐美大廠主導,因為西方對東方藥草不甚熟悉,而且國內藥廠規模又不夠大,加上歐美對植物藥的種植規範(GAP)要求,造成台廠長期難越雷池一步,到目前為止,源自台灣的中草藥在全球占比仍低。

「植物藥最為人知的就是德國威瑪舒培(Schwabe)研發的銀杏葉萃取物,賣了50多年還是屹立不搖,1年產值高達20億美元。」蘇奕彰向本刊指出,銀杏葉子滿地都是,可見透過藥物科技研究加值的重要,只要努力,台灣中藥也可以像威瑪舒培在世界嶄露頭角。

一般而言,植物藥泛指植物新藥與以天然植物原料為基礎的膳食補充品,後者因為不需進行人體臨床實驗,審查條件較寬鬆,往往成為台廠搶攻海外市場的捷徑,清冠一號就是循此模式在海外上市。

「沒想到救了人,還很有競爭力。」蘇奕彰口中的「競爭力」,是與同樣對抗新冠病毒的西藥相比,以輝瑞(Pfizer)的Paxlovid為例,「5天療程要價2萬元,而清冠一號只需1,500元。」

蘇奕璋說:「為了證明安全、品質,旗下團隊在研發過程,透過指紋圖譜分析、生物活性測定與28天的動物實驗。此外,我們還作了複方的完整成分及活性控制動力學,以科學數據增加可信度。」透過台灣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D)數據,清冠一號收治的151個住院個案中,無人轉為重症,上市以來,各國使用者的市場經驗,已大到可以支持臨床試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起,國內爆發Omicron疫情,造成清冠一號缺貨加劇,連帶類清冠、防疫茶等周邊產品也跟著熱賣,蘇奕彰估算,不包括海外,光是國內,清冠一號今年就有超過50億元的產值,若含周邊產品更可破100億元。

「這是很好的起頭,代表台灣在全球植物藥市場已發揮作用。」蘇奕彰提出他的觀察並且表示,眼前更重要的是趁勝追擊,往價值更高的植物或中藥新藥發展,讓台灣中草藥在世界再下一城。

順天堂上架亞馬遜海外訂單接到手軟 一特殊現象讓執行長嗨翻
已成立76年的順天堂,是國內第一家引進日本科學中藥製程的業者,在國家中藥藥研究所所長蘇益彰的力促下,2020年下半率先獲得清冠一號配方授權,對接下來加入授權的中藥業者來說,頗具領頭指標。

談到生產清冠一號對公司營運上的改變,順天堂執行長張立秋向本刊表示有點出乎意外,早在1991年就成立的美國加州廠,營運狀況一直差強人意,一開始,美國廠對生產清冠一號其實有點觀望,後來賣到缺貨,連平安防疫茶、漢方保養、順天本草系列產品也被帶上來,整天被客戶追貨,方才體認到這次熱度與以往有所不同。

張立秋興奮地表示,中藥保健品在海外也因疫情大翻身,不但喉利順、本草綠清3.0賣到嚇嚇叫;就連附在清冠一號當贈品試用、強調提升保護力的能量凍飲,也有不少客人回頭追買。

有趣的是,清冠一號也透過亞馬遜(Amazon)銷售,去年起,外語的越洋詢問電話暴增,前所未見,「下單的有些是跑單幫的,一定得慎選,還好我們有經驗、懂得把關,要求海外代理商一定要有合法藥證的申請能力。」張立秋表示。

過往,順天堂海外營收占比只有一成多,在清冠一號的帶動下,張立秋雖不便明講,但也坦承有顯著提升,據同業透露,「以往順天堂外貿部在業務會議上講話超小聲的,現在鏗鏘有力,走路還有風!」

這樣的轉變,是否讓順天堂調整全球布局?答案是肯定的。張立秋表示,除了美國,公司在澳洲、日本也深耕多年,最近更在歐洲擴大合作,針對長新冠失眠、肺部受損等後遺症開發新品。

他認為,台灣中草藥要走進西方世界,勢必得趁這機會打鐵趁熱,尤其這波疫情下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購買中藥的年齡層已明顯年輕化,代表台灣業者已因這次疫情打開了市場,但話鋒一轉,更強調卡位成功的最大前提:「一定得具備符合世界認證的生產能力。」如此一來,才能跟世界真正地接軌。
 



►資料來源: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802ind001/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802ind002/

出處 鏡週刊/陳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