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標題
醫療健康產業聯盟 前進大馬
內容

台灣投資東南亞醫院有新進展,長庚等12家醫療體系成立的「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 MET)」,近期已完成馬來西亞評估,將與當地企業集團合作成立三家醫院。

據悉,我方粗估投資近50億元,共設952床;除了馬來西亞之外,泰國及菲律賓也已向台灣醫界招手,邀請至當地設醫院。

衛福部自2018年起配合新南向政策,推出「一國一中心」醫衛產業合作,初期以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為重點對象,每一個國家由一家醫院負責統籌,並推動醫衛產業搭橋等六大項目。

MET執行長吳明彥表示,今年起「一國一中心」政策啟動新計畫,委由MET評估,要促成台灣醫療體系直接到東協國家設立醫院,同時打造這些醫院為智慧醫療示範基地,協同台灣電子及醫材大廠搶攻千億商機。

吳明彥表示,截至7月下旬MET已完成馬來西亞三家候選醫院評估,其中金群利集團環球醫療中心,及檳城維多利亞專科醫院都已取得醫院設立許可證,兩家醫院規模各為380床及200床,第三家是由匯華產業集團打造的檳城國際商業城,也要設立372床的醫院。

在衛福部支持下,國內醫療體系與這三家馬來西亞華商合作設立醫院,將由台灣透過第三地出資占有51%股權,以這三家候選醫院規模估計,我方粗估投資逾47億元,共設952床。MET近期將請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逾十家醫院進一步評估投資意願。

吳明彥表示,除了馬來西亞三家集團歡迎台灣至當地設醫院之外,泰國安美德(Amada)集團總裁邱威功為台大畢業校友,也已向台灣招手,希望與台灣合作當地設立醫院,規模將比馬來西亞的規模更大;菲律賓也邀請台灣前往當地設醫院。

MET有25名董事及五名監察人,包括長庚等12家醫療體系、三家學協會及四家健康醫療產業代表,還有四位衛福部代表。董事長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董事陳昱瑞,副董事長為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及高醫大董事長陳建志。為促成台灣醫院前進東南亞目標,MET成立工作小組,由前彰基醫院總院長郭守仁擔任召集人。

以醫帶產 打開新市場

台灣醫療體系想到海外設立醫院,最大的門檻,是國人醫療院所能否打破非營利的法人地位以及傳統價值觀念,讓醫院能直接輸出資金至海外。

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表示,MET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若能促成醫院到東南亞投資,初期有賴衛福部專案許可。日前MET召開董事會討論馬來西亞三家企業集團合作計劃時,衛福部官員也有列席參與討論。

台灣在海外設醫院已有不少先例,不過這些海外醫院的共同特點,就是與台灣醫療體系沒有任何資金與股權的直接關連,無法利用台灣醫療資源發揮最大綜效。

衛福部官員說明,目前醫療法規對於醫院參與投資的項目,每家醫院只要不超過20%的持股比將不受限制,例如長庚醫療體系持有台塑四寶,在各公司的持股比都不超過20%。不過,醫院投資比重不超過20%的限制,僅限於國內投資,醫院若在海外投資是否仍受到限制?目前衛福部仍在評估中。

吳明彥認為,醫院至東南亞投資的趨勢,是政府新南向政策的大戰略,其背後帶有「以醫院帶動產業」的更大使命,早期台灣對於醫院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法規限制與價值觀念,隨著健保負擔日益吃緊,政府現有方向將傾向更開放的態度,目標是要讓醫院可與生醫產業更加緊密攜手進軍國際市場。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522482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522487

出處 經濟日報/謝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