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會會長翁啟惠26日表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Omicron變種病毒已相對穩定,死亡率接近流感疫情,目前較需要擔心的是非洲及其他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率太低,人口密集的國家病毒傳播速度太快造成突變,期待富有國家捐贈疫苗或技術加以協助,避免出現新變種病毒再次出現向全球擴散。
翁啟惠表示,目前新冠疫情並未看到更嚴重的情況了,這表示現有的病毒正逐步與人類共生,希望往後疫情不會太嚴重。不過,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非常快,甚至比流感病毒的變異更快,不管是傳統疫苗或mRNA疫苗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得住,廣效疫苗或許是對抗病毒變異的解方之一,但目前全世界仍有四百多項疫苗正在發展,其中考慮醣化相關的廣效疫苗發展幾乎為零。
他指出,當前全球探討最熱烈的mRNA疫苗,對於標靶傳送還無法達到其效果,而且還要突破其運輸過程的低溫環境,像非洲國家就沒有辦法很方便的使用mRNA疫苗。他指出,目前非洲的疫苗覆蓋率非常低,希望富有國家應該免費捐贈疫苗給非洲國家,避免非洲再度出現新變種病毒,進而擴散到其他國家。
針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進度,翁啟惠坦承是「一波三折,可以說不算成功」。生技產業和其他製造業不一樣,這是一個創新的產業,所以一定會面臨失敗,但是當生技產業出現失敗時,應該要去面對挫折、重新檢討,以失敗的經驗做為成功的基礎,然後勇敢地再往前走。其中,台灣的資通訊與醫療結合,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優勢,目前看到醫療的需求與高科技的製造尚未充份的連結,其中有部份原因和健保未能充份支持有關。
他表示,台灣目前的醫療保險並未能函蓋新的高科技產品,支持升級產業的發展,目前針對高階醫材雖然可透過健保差額給付支持,但是對於生物製劑、抗體、細胞、基因治療等項目,多數仍無法獲得健保支付。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與全民健保嚴重脫勾,台灣應該要面對這個問題,讓創新藥物及高階醫材出來後,病人可以有選擇的機會,同時也能鼓勵升級產業。
翁啟惠建議,生技產業與健保的連結有兩種方式,一是增加健保經費或調整差額給付,二是開發新的保險,讓其他商業保險可以進來,現在的商業保險多數僅在給付病人的病牀升等,而不是給付新藥、新治療以及新檢測,這或許是目前的制度限制商業保險不能用在高風險產品上,但是希望這個問題能夠經由專業性的評估和研究來解決。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866921
|